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盘
大早上的,国公府就非常热闹。
“走两步!”马寻手里拿着个胡萝卜在旺财面前摇晃,“走两步啊,实在不行你伸伸脑袋!”
面对旺财的懒散,马寻无奈的向前走一步,“这总行了吧,都到嘴巴边上了,这都不愿意走?”
旺财没有生病,更不存在年老体衰,单纯的就是懒,不愿意走动。
马寻彻底败了,将胡萝卜塞进旺财嘴里,“你倒是比我还会躺平、还清心寡欲,给你找小母驴你不要。找小母马,你嫌它们吃的多还抢你马厩。”
清心寡欲也不能这样啊,都快三岁了,别的驴在这个时候就急哄哄的解决生理问题了。
可是旺财倒好,不是喜欢在院子里溜腿,就是偷懒,只要马寻出门它就跟着凑热闹。
正经事一件不干,气的马寻差点都狠下心来让它去拉磨了。
国舅府的人都习惯了这一切,国舅爷有事没事就和旺财在闹,别看他说的厉害,可是比谁都宠旺财。
就在马寻还在劝着旺财上进的时候,何大来了,“国舅爷,杨宪杨大人来了。”
马寻微微点头,“让他进来吧。”
杨宪进了国公府,一时间觉得自己有些为难,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因为马寻在喂驴呢。
不过杨宪满面春风,“国舅爷,许久未见,近来可安好?”
耿直的马寻就说道,“前些天才见过吧?我们正旦的时候是不是有一面之缘?”
杨宪急了,国舅爷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客套,明明是攀谈的甚为投契、相见恨晚,怎么就是一面之缘了?
不过杨宪随即笑着说道,“前两天还和刘兄聊到了国舅爷,刘兄对国舅爷赞不绝口。”
拉关系,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不错,至少是曾经一起合力在勉强招架李善长攻击的难兄难弟。
马寻笑了起来,“那倒是难得,老丈人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夸人,难道私下里在外人面前夸赞我?”
杨宪一时间语塞,他不知道这位国舅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如今的一些人情世故等,夸人也不大可能当面夸,尤其是长辈很少当面夸奖晚辈,在朋友面前夸夸晚辈倒是正常。
作为人精、老油条,杨宪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这位国舅爷面前,他心里都没底了。
按照正常的礼节,他登门拜访,马寻这个国舅就应该在正堂招待。可是现在呢,就在院子里聊着,这看似是怠慢了。
可是要觉得这就是看不起人也不对,这说不定就是国舅爷觉得他杨宪是自己人,所以不讲虚礼,毕竟不少人都知道马寻不太喜欢繁文缛节。
杨宪看着旺财,夸奖说道,“这便是旺财吧?下官也没少听过陛下夸赞旺财,果然神骏!”
“神骏就过奖了。”马寻满脸笑意,“不过确实聪明,别人家的驴和我家旺财没法子比。”
果然,夸奖国舅爷没用,他不一定领情。可是夸奖国舅爷的爱驴,那就是投其所好了。
甚至夸奖这头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这可不是单纯的爱屋及乌而已。
眼看马寻似乎不愿意深聊,杨宪自然不会放弃,他也愿意主动引导话题,甚至在心里也认为自己该占着主导权。
这位国舅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清楚,因为皇后的关系,大家都愿意尊重这位他。但是这只是敬重身份,而不是尊重他的能力。
自幼漂泊在外,也没多少真才实干,就算是有些医术,但是那也是小道而已,很难居庙堂之高。
对于杨宪来说,他也是敬着马寻的身份,他这样跟着朱元璋从乱世杀出来的,自然心里会有足够多的自信,甚至是自傲。
杨宪看着马寻,笑着问道,“国舅爷,您可知道现如今中书省是什么模样?”
“不知道,我又不在中书省任职。”马寻直接回答,他是真的不想多和杨宪往来,尤其是涉及到政事,“我就是一闲散外戚,哪能知道那些。”
杨宪耐心说道,“国舅爷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起兵之时并无文官相随,直至南略定远之时李相来投。”
看到马寻不说话,杨宪继续说道,“陛下过江取当涂,陶安率父老奉迎。也是在那时,汪右丞客居采石,因此随陛下建功。”
这个陶安也是老朱早期谋臣之一,官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过洪武元年就死于任上。汪广洋就不用说了,现在是右丞相,是李善长告老之后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邓将军举荐朱升,其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杨宪耐心说道,“其后越国公能折节下士,荐刘兄、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为陛下效力。”
马寻还是安静听着,他也知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文官相对不足,就算是建立了大明,文官集团、天下士子未必和朱元璋一条心。
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让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利益受损,这些世家大族等感觉蒙古人对他们更好。
蒙古人可是直接包税,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从中受益。而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地方大族就很难在地方包税、作威作福了。
马寻的耐心让杨宪受用,他可是皇帝亲信,就该为国舅释疑解惑,大家就应该一条心来解决问题。
杨宪继续说道,“左副将军镇守浙江之时一度被读书人蒙蔽,不过也在下官建言下举荐叶兑。”
马寻忍不住微微皱眉,这个杨宪如今意气风发,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权在握,可是不该得意忘形啊。
如今的中书省情形很特殊,徐达、常遇春、梅思祖等武将虽然在中书省挂职,但是基本上不管事。
文官这边的汪广洋官职最高,可是权力受限。杨宪是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反倒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
而胡惟庸是从二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但他是李善长推出来的接班人,基本盘比较厉害。
话说回来,这个叶兑是厉害人物,献《武事一纲三目策》给朱元璋。
建议北绝李察罕之招降,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
他的一些建言献策现在全都一一应验了,不过这人当年也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现在在老家浙江逍遥度日。
马寻还是在耐心听着,他很想知道这个杨宪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他相信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和杨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来往,大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可是现在再看看,杨宪似乎不是这么认为,他是极想拉拢马寻这个国舅,想要合力在中书省做些事情。
现在的中书省斗的厉害,拉拢一些有用的助力,这对杨宪来说非常重要。
他本来就和李善长、胡惟庸不对付,和汪广洋等人也关系不融洽,浙东的也就是刘伯温看似和他关系还说的过去。
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哪怕是作为皇帝亲信也不够,得继续努努力、壮大自身的力量。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3506/41712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
“走两步!”马寻手里拿着个胡萝卜在旺财面前摇晃,“走两步啊,实在不行你伸伸脑袋!”
面对旺财的懒散,马寻无奈的向前走一步,“这总行了吧,都到嘴巴边上了,这都不愿意走?”
旺财没有生病,更不存在年老体衰,单纯的就是懒,不愿意走动。
马寻彻底败了,将胡萝卜塞进旺财嘴里,“你倒是比我还会躺平、还清心寡欲,给你找小母驴你不要。找小母马,你嫌它们吃的多还抢你马厩。”
清心寡欲也不能这样啊,都快三岁了,别的驴在这个时候就急哄哄的解决生理问题了。
可是旺财倒好,不是喜欢在院子里溜腿,就是偷懒,只要马寻出门它就跟着凑热闹。
正经事一件不干,气的马寻差点都狠下心来让它去拉磨了。
国舅府的人都习惯了这一切,国舅爷有事没事就和旺财在闹,别看他说的厉害,可是比谁都宠旺财。
就在马寻还在劝着旺财上进的时候,何大来了,“国舅爷,杨宪杨大人来了。”
马寻微微点头,“让他进来吧。”
杨宪进了国公府,一时间觉得自己有些为难,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因为马寻在喂驴呢。
不过杨宪满面春风,“国舅爷,许久未见,近来可安好?”
耿直的马寻就说道,“前些天才见过吧?我们正旦的时候是不是有一面之缘?”
杨宪急了,国舅爷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客套,明明是攀谈的甚为投契、相见恨晚,怎么就是一面之缘了?
不过杨宪随即笑着说道,“前两天还和刘兄聊到了国舅爷,刘兄对国舅爷赞不绝口。”
拉关系,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不错,至少是曾经一起合力在勉强招架李善长攻击的难兄难弟。
马寻笑了起来,“那倒是难得,老丈人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夸人,难道私下里在外人面前夸赞我?”
杨宪一时间语塞,他不知道这位国舅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如今的一些人情世故等,夸人也不大可能当面夸,尤其是长辈很少当面夸奖晚辈,在朋友面前夸夸晚辈倒是正常。
作为人精、老油条,杨宪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这位国舅爷面前,他心里都没底了。
按照正常的礼节,他登门拜访,马寻这个国舅就应该在正堂招待。可是现在呢,就在院子里聊着,这看似是怠慢了。
可是要觉得这就是看不起人也不对,这说不定就是国舅爷觉得他杨宪是自己人,所以不讲虚礼,毕竟不少人都知道马寻不太喜欢繁文缛节。
杨宪看着旺财,夸奖说道,“这便是旺财吧?下官也没少听过陛下夸赞旺财,果然神骏!”
“神骏就过奖了。”马寻满脸笑意,“不过确实聪明,别人家的驴和我家旺财没法子比。”
果然,夸奖国舅爷没用,他不一定领情。可是夸奖国舅爷的爱驴,那就是投其所好了。
甚至夸奖这头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这可不是单纯的爱屋及乌而已。
眼看马寻似乎不愿意深聊,杨宪自然不会放弃,他也愿意主动引导话题,甚至在心里也认为自己该占着主导权。
这位国舅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清楚,因为皇后的关系,大家都愿意尊重这位他。但是这只是敬重身份,而不是尊重他的能力。
自幼漂泊在外,也没多少真才实干,就算是有些医术,但是那也是小道而已,很难居庙堂之高。
对于杨宪来说,他也是敬着马寻的身份,他这样跟着朱元璋从乱世杀出来的,自然心里会有足够多的自信,甚至是自傲。
杨宪看着马寻,笑着问道,“国舅爷,您可知道现如今中书省是什么模样?”
“不知道,我又不在中书省任职。”马寻直接回答,他是真的不想多和杨宪往来,尤其是涉及到政事,“我就是一闲散外戚,哪能知道那些。”
杨宪耐心说道,“国舅爷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起兵之时并无文官相随,直至南略定远之时李相来投。”
看到马寻不说话,杨宪继续说道,“陛下过江取当涂,陶安率父老奉迎。也是在那时,汪右丞客居采石,因此随陛下建功。”
这个陶安也是老朱早期谋臣之一,官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过洪武元年就死于任上。汪广洋就不用说了,现在是右丞相,是李善长告老之后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邓将军举荐朱升,其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杨宪耐心说道,“其后越国公能折节下士,荐刘兄、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为陛下效力。”
马寻还是安静听着,他也知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文官相对不足,就算是建立了大明,文官集团、天下士子未必和朱元璋一条心。
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让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利益受损,这些世家大族等感觉蒙古人对他们更好。
蒙古人可是直接包税,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从中受益。而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地方大族就很难在地方包税、作威作福了。
马寻的耐心让杨宪受用,他可是皇帝亲信,就该为国舅释疑解惑,大家就应该一条心来解决问题。
杨宪继续说道,“左副将军镇守浙江之时一度被读书人蒙蔽,不过也在下官建言下举荐叶兑。”
马寻忍不住微微皱眉,这个杨宪如今意气风发,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权在握,可是不该得意忘形啊。
如今的中书省情形很特殊,徐达、常遇春、梅思祖等武将虽然在中书省挂职,但是基本上不管事。
文官这边的汪广洋官职最高,可是权力受限。杨宪是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反倒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
而胡惟庸是从二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但他是李善长推出来的接班人,基本盘比较厉害。
话说回来,这个叶兑是厉害人物,献《武事一纲三目策》给朱元璋。
建议北绝李察罕之招降,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
他的一些建言献策现在全都一一应验了,不过这人当年也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现在在老家浙江逍遥度日。
马寻还是在耐心听着,他很想知道这个杨宪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他相信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和杨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来往,大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可是现在再看看,杨宪似乎不是这么认为,他是极想拉拢马寻这个国舅,想要合力在中书省做些事情。
现在的中书省斗的厉害,拉拢一些有用的助力,这对杨宪来说非常重要。
他本来就和李善长、胡惟庸不对付,和汪广洋等人也关系不融洽,浙东的也就是刘伯温看似和他关系还说的过去。
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哪怕是作为皇帝亲信也不够,得继续努努力、壮大自身的力量。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3506/41712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