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最后一把米
黄子复捣鼓出来的这个东西,眼下看,根本没什么价值可言。
两块有些弧度的木板,固定在了一起,在牵引之下放飞,能滑翔出不足百丈的距离,无动力滑翔机,除了海上放飞观察下敌情之外,没有任何能够应用的地方。
而搞出这么个没用的东西,花了格物院二十三万银,看起来是在浪费国帑,把这二十三万银换成粮食,能让多少尚且不能温饱的孩子吃饱喝足!况且你大明皇帝还要继续投入到这种无用的东西,这不是浪费吗?
为了个人的喜好付费的浪费!
朝廷、皇帝,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万民吧!等一等你的灵魂吧!等一等你的道德吧!等一等你的良知吧!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废话,听起来是为民请愿,听起来是为民呐喊,实际上是挟民自重,除了煽动情绪之外毫无用处的屁话。
大明在皇家格物院上的回报,早就远远超过了投入,仅仅是升平系列的蒸汽机,就为大明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货物来满足大明内部和外部的需求。
朱载堉的蒸汽轮机依旧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只能微微旋转起来,应用场景,远不如往复式蒸汽机,但在研发的过程中,大明获得了太多太多。
蒸汽机虽然不能上飞机,但只要不断的发展,增加马力,不断小型化,提高热效率,可以上舰,蒸汽船,不是很在乎燃料的重量。
皇家格物院每年都有各种各样、有用没用的实验和成果,现在没用,不代表以后没用。
比如,最近格物院就在用绿矾油和硝石加压熬煮,得到了腐蚀性极强的消金水,消金水甚至能够腐蚀黄金。
朱翊钧知道这是硝酸,这东西要是跟油脂反应一下,就是赫赫有名的TNT炸药了。
眼下缺乏足够可靠的动力源的情况下,大明只能累积大量滑翔的经验,等到日后发明可靠而且稳定的内燃机时,飞机飞上天,就成为了必然。
“对于格物之道,朕也只有白银了。”朱翊钧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对于探索人类认知边界这种浪漫的事儿,唯独白银支持,才是最诚挚的祝福。
“陛下,格物院还有银子,这七十二匹马力的升平铁马刚刚量产,每一台都要给格物院银子的。”朱载堉选择了委婉拒绝,格物博士们捣鼓东西很需要银子,但格物院能够自负盈亏,去年结余了四十万银还没花完,现在变成了六十万银。
“一年二十万银,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笑着说道:“格物院的钱是格物院,朕的钱是朕的钱。”
朱载堉想了想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德王朱载堉像个书呆子,只喜欢钻研,他不是不会人情世故,只是大多数人不值得他动脑筋去人情世故罢了。
他立刻答应了下来,其实是出于政治考虑,皇家格物院总是拒绝皇帝的银子,时日一长,这皇家二字是他德王的皇家,还是陛下的皇家?
无论如何要让陛下保持高度的参与感,格物院里我掌舵的参与感,日后春秋论断,这都是陛下鼎立支持格物院才有了辉煌成就,这投资都是功绩和证据。
大明皇帝日理万机,每天都很忙碌,朱载堉展示滑翔机是展示尖端成果,在滑翔机演示结束的时候,朱载堉要带着皇帝到北大营内的东北角,这里有一座新的官厂投入了使用。
朱翊钧离开试飞场地的时候,一直在左看右看,眉头紧蹙,他在找东西,这次试飞少了东西。
“陛下在找什么?”朱载堉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欲言又止的说道:“没什么。”
站在官厂门前,朱载堉感慨万千的说道:“这是隶属于内署兵仗局的全机械造币厂,投产后,一年可以轧印一千四百万枚银币,全面取代了之前落后的螺旋轧印机,制作的银币更加精美。”
朱载堉拿出了新的银币,递给了陛下,银币外缘有齿,只是为了保证足量,有些商贾喜欢从银币的外缘刮一点点的银丝来获利,而边缘齿杜绝了这种刮薄行为,边缘带台也是这样的作用。
“进去看看吧。”朱翊钧走进了全机械铸币厂。
铸币厂大约有八百亩地,这里的院墙很高很高,院墙四周设立了数个塔楼,有人昼夜不停地巡视,场内一共有三道城门,军兵检查了每一个人的腰牌之后才选择了放行。
铸币厂内,有十二个全机械工坊,每一个工坊,配有三台铁马,三十六台七十二匹马力的铁马在咆哮,朱翊钧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
朱载堉详细介绍了全机械造币厂的造币流程。
国帑内帑、交工部的杂色银、金花银全部交工部宝源局提炼成金花银,金花银加铜锡来保持银币硬度,来到造币厂的所有银料,都是含银92.5%的银料。
银料加热锻打成为银料条,过滚轧机成为薄银条,镟车将其镟切成为胚饼,再次退火把胚饼扎边,将胚饼放入轧印机中轧印成为银币。
在过去是人力螺旋压力机,人力轧印速度慢,不精美,压力不容易精准控制。
而现在全机械工坊,让所有需要滚、轧、镟、切、压换成了蒸汽机,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所有银币在厂内过检后,移交太仓、内帑,流向大明。
每一枚银币轧印,朝廷计价三分银,兵仗局造币厂一千四百万银的产量,一年就能从户部得到四十二万银,而工匠只有两千人的铸币局,劳动报酬的平均数是六十三银每年,中位数三十三银每年。
一个三年左右的工匠就能达到三十三银每年的薪酬。
而一个京营锐卒不算赏银,一年也不过二十三银。
劳动报酬之外的白银,全都用于场地扩建,购买机械、器械维护、各种物料采买等等,毕竟一个七十二匹的铁马就要一万七千银。
“这就是液压轧印机吗?”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轧印机,好奇的说道,面前的轧印机有一个书桌长,他没有打扰匠人们做事,而是让匠人们展示了一次。
液压轧印机,每一台一次就可以轧印146枚银币,而且不需要过多的后期修饰,一体成型,朱翊钧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
制作精美的银币每一个都要进行三次称重,确保足量,但也确保不会多出来让官厂蒙受损失。
“很好,一年一千四百万枚,暂且够用了。”朱翊钧考察了造币厂之后,非常满意格物院的工作。
兵仗局造币厂每年轧印银币的规模,曾经是大明皇帝无法大规模投资的最大阻力,现在这个阻力终于消失了,银币产量终于反超了白银流入总量,开始消耗大明存量白银。
兵仗局造币厂不会盲目扩产,扩产是和大明朝廷每年能收蓄多少白银决定。
从兵仗局造币厂离开后,朱翊钧叮嘱了朱载堉几句,缺钱就说话,现在内帑还有一百二十万银可以用,之所以只有这么点,是剩下的银子,全都给了王谦收蓄黄金去了。
未来十年内,朱翊钧就是想生活奢靡也没银子了,只保留部分银子作为军兵赏赐,其他的银子全都要换成黄金收蓄,保证十年后,内帑有足够的黄金去发钞。
十年后是否发钞,到时候再讨论,但朱翊钧要保证有足够的黄金,有发钞的能力,这才是关键。
“皇叔留步,朕回宫去了。”朱翊钧临走时,站在大驾玉辂旁,迟迟不肯上车,他左右看了看,犹豫了下问道:“这次没有滑翔机模型吗?治儿很是喜欢这些。”
朱载堉终于知道皇帝之前离开试飞场的时候,在找什么了!
在找模型!
“在这里。”黄子复一拍脑门,赶忙让人拿来了准备好的七个模型。
这都是等比例做出来的模型,这七个模型是5种单翼、2种双翼滑翔机,每一台都能飞起来,而且经过了精心配重,室内无风的情况下,可以平稳落地的滑翔机。
黄子复一时间有些紧张,给忘记了,这模型很重要,至少陛下看到就能想起还有他们这一群人,简在帝心这四个字,可比几百万两银子要重要得多。
没有简在帝心这四个字,格物院立刻就会被贱儒们给批倒批臭,反攻倒算了。
“朕也是替治儿要,长大了吵着要玩具,孩子嘛。”朱翊钧大手一挥,让小黄门抬到车上,他也没胡说,他玩够了一定给朱常治玩。
“好了,留步,不用送了。”朱翊钧看着半个人那么高的模型上了车,才满脸笑容的离开了北土城造币厂。
“恭送陛下。”朱载堉带着格物博士们恭敬行礼,送别了陛下。
朱翊钧兴高采烈的回到了通和宫,刚刚坐定开始处理奏疏,面色就凝重了起来,浮票上贴着一个朱红色的急,这个急是内阁首辅贴的,意思是十万火急之事。
“江西瑞金县发生了民变。”朱翊钧深吸了口气,打开了奏疏,认真的看了起来。
民变的规模很大,超过了三万人,民变主要由当地的佃户组成,佃户自称田兵;
三万田兵,蚁聚入城,相继攻破了宁都县瑞金县、宁化县,逼三县县官,印均田帖以数万计,民变的诉求是均田、减租。
冯保将另外两本来自江西的奏疏摊开说道:“宁都县清泰、太平、怀德三乡有一缙绅,姓石,石家占了这上三乡八成的地,算是宁都县半县之家。”
“这石家的族长名叫石诚吾,这石家一亩地,就要六斗粮的佃租,就是因为这佃租闹起来的民变。”
“这石家自永乐年间起,一亩地收一石二斗的租,这上三乡的地,土地肥沃,一年能打两石四斗米,这六斗粮的租税,其实真的不算太高了。”
“石诚吾的父亲死后,石诚吾当了家主,这石诚吾一合计,佃户所获,居然是自己的三倍!佃户得一石八斗,他只得六斗,而且,这朝廷的赋税,也要他们石家承担,简直是岂有此理!”
朱翊钧立刻问道:“之前收一石二斗,现在为何收六斗了?”
冯保将奏疏递到了皇帝面前说道:“石诚吾的父亲万历三年减的租,万历三年江西闹旱灾,岁大旱,人大饥,时任江西巡抚的潘季驯要求减租。”
“石诚吾的父亲那年免了租,还带着乡民打了十二口井,次年又减了租,佃户人人都称其善。”
“石诚吾要加租,根本加不下去,刚说要加租,这佃户纷纷不租了,有几家佃户甚至走了,要去福建,要去鸡笼岛,鸡笼岛淡水镇在垦荒,垦出来就是自己的地,这佃户开始出走。”
“加租加不下去,石诚吾开始要年例,就是每年过年,这些佃户要孝敬他,这佃户又开始出走。”
朱翊钧看完奏疏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激起了民变。
这石诚吾加租不成,要年例又不成,这个机灵鬼灵光一闪,想出来个好伎俩,办赌坊。
这事他一个人做不成,他就找了三县的缙绅,一共六家,都办起了赌坊,这不出三年,佃户人人欠了缙绅的钱,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每个人都一样,欠了钱,就底气不足,到这一步就好办了,自万历九年起,石诚吾为首的三县缙绅,就开始加租,除了加租之外,还开始索要年例。
“这个石诚吾!反了他了,朕的圣旨都敢违背!”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已经出离的愤怒了。
办赌坊、加租、索要年例,还能说是偷偷摸摸的干,他居然敢公然违抗圣旨!
朱翊钧有明确圣旨,晚造豆麦、油菜、薯芋、及姜菜之利,例不收赋收租,不得有违。
百姓种植番薯是不收税的,朝廷不收税,地主就没有名义收租,所以常田一般不种番薯,地主也不让,多数都是荒地种番薯,番薯是救荒粮,是为了活命的救命粮。
这不收番薯的税,已经执行了十四年了,只要是番薯推广到的地方,都知道这个禁令。
石诚吾办赌坊、加租、年例之外,还要收这些晚造粮的租!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晚造粮租,彻底激起了民愤,皇帝老子都不收,你一个缙绅也要收!
佃户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等人,纠集佃户,号曰田兵,攻破瑞金后,再邀三县佃户共起抗租。
冯保俯首说道:“陛下,田兵攻下的三县,衙门还在,驿传畅通,还能跟巡抚衙门书信往来。”
“田兵要求立盟,盟约为减租、除年节等项旧例、关闭赌坊、请均田令、锄奸,只有朝廷答应了立盟约,三万田兵才会归田。”
其实田兵这样要求是非常危险的,正常情况下,皇帝会派兵来镇压,而不是答应他们的诉求。
但陛下不一样,百姓们又不是闭目塞听,一点事都不知道,从废除贱奴籍的操戈索契、到浙江九营哗变,再到沈仕卿带着佃户反抗,高喊告诉我娘,我不是孬种,皇帝做出过一次次的选择,才让田兵选择等待圣命。
从宁都、瑞金、宁化三县知县,到赣州府知府,再到江西左右布政、参政,江西巡按、江西巡抚,这么多臣子,在奏疏里都不敢说,其实这田兵之乱,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帝惯的。
皇帝惯的事情很多,但有一件事最重要,皇帝在浙江搞均田,搞得风生水起。
浙江还田的消息传到了江西,江西佃户一看,自己这边非但没有还田令,这些个缙绅还想方设法的加税、年例、赌坊,连晚造粮也要抽租,都是陛下的子民,怎么如此天差地别,才最终闹了起来。
“江西布政使余立、按察使王象坤,参政蔡国珍的奏疏说,他们为了不让民变进一步扩大,已经暂且答应了下来,可田兵仍然不肯退去,非要见到圣旨才肯罢休。”冯保告诉了皇帝地方的处置。
地方答应了,不答应田兵条件,反而派兵镇压田兵,这地方大员怕皇帝派京营把他们镇压了,那京营的口号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而且田兵目前也没有冲击衙门,只是将办赌坊的三个缙绅之家的人给抓了起来,派兵镇压,激化矛盾,江西乱起来,乱兵可能不会杀了这些地方官,但陛下一定会。
答应下来,防止动乱进一步扩大,才是唯一的选择。
浙江台州知府李弘道的下场,告诉江西地方官员,这种动乱,想捂盖子是不可能的,遍布各州府县的稽税缇骑一定会奏闻皇帝陛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田兵还是不肯褪去,仍然占据了三县各要道、市集、衙门也被堵着,在这些起事的佃户眼里,地方狗官答应的根本不算数,皇帝答应的才作数!皇帝答应的事儿,这些狗官才不敢违背!
张居正、王崇古、王国光、沈鲤等阁臣的浮票,态度还是很一致的,请皇帝圣旨。
阁臣的意见是还田令既然在浙江起了头,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向整个大明腹地推行,即便是现在没有执行还田令的条件,也要减租,降低地主从土地上的获益。
王国光的意思明确,只有减租,才能让这些乡贤缙绅放弃土地租税,转向工商业投资和发展,才能让强人身依附生产关系,转向大规模自由雇佣生产关系,才能完成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
乡贤缙绅这些地主,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进步的阻力。
“下旨江西,对了,把这三个办赌坊、收年例、还要收晚造粮的缙绅,统统给朕押到京师来!”朱翊钧选择了认可内阁的意见。
很多事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其实万历维新走到今天,朱翊钧只有一个选择,走下去。
田兵的要求,唯一比较困难的其实是还田令在江西执行。
还田令的执行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其中最大的基础就是佃户们意识到这是朘剥,这样朝廷才能有底气去支持,而田兵们这么一闹,还田令最大的基础就有了。
但这不代表还田令就可以着手推动了,江西的情况比浙江要糟糕很多,浙江有九营,浙江衙门有的是银子,多到要修浙东运河的地步,但是江西比浙江穷,而且没有九营,要执行还田令,没有那个条件,强行推行没有意义。
“这三个县的县令是干净的吗?朕以为不是。”朱翊钧看着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石诚吾为首的三家缙绅,搞赌坊、加租、收年例,最后逼出了民乱,县令能不知情?”
“这里面要是没有故意包庇,朕这个皇帝也不要做了。”
“贪墨点银子也就罢了,搞出民乱来,就是罪责了。”
为虎作伥,伥鬼背后是老虎,这三家缙绅搞成这样,要是没有地方衙门给他们撑腰,他们不敢做的如此过分。
朱翊钧从奏疏上看不出什么,他下的圣旨也是安抚百姓,他需要稽税缇骑的塘报,再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没有让大明皇帝等得太久,因为驿路并没有断绝,所以缇骑的塘报和地方官吏的奏疏,是前后脚抵达了京堂,大明皇帝和京堂百官,才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赌坊、加租、索要年例、收晚造粮租,都是这次田兵之乱的背景,其实大明百姓两百多年,也都是这样过来的。
真正把百姓怒火点燃的是,宁都县衙役伙同石诚吾家丁下乡收租,暴力收租的时候,出了人命。
乡民找到了村里的耆老,请耆老主持公道,耆老拿出了潘季驯还在江西时的政令,潘季驯在江西收租是问田主收租,而不是问佃户收租。
当时潘季驯举着刀逼迫乡贤缙绅低头,潘季驯已经到绥远五年了,乡贤缙绅们不愿意再继续承认地租里包括朝廷税赋了。
村里的耆老拿着潘季驯当年的榜文,不肯交额外的田赋,缙绅的田,田赋都在地租里了。
这推搡之间,石诚吾的家丁,把耆老给推倒在地,好巧不巧,耆老磕在了石头上,六十多岁,就这样走了,怒火才彻底被点燃。
收税就收税,杀人要怎样!
已经消停了十多年的衙役下乡收租,才是导致民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朕的斗争卷还是说的很明白,这些人能够读一读阶级论的第三卷,也不会折腾出这些事了。”朱翊钧继续翻阅着塘报对着冯保说道。
冯保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最后一把米?”
朱翊钧闻言点头说道:“对,就是说矛盾和斗争的突然性,但是念经的话,有些晦涩,你这个最后一把米的说法非常贴切。”
最后一把米是个贴切的说法。
矛盾和斗争的爆发具有突然性。
县令、衙役、乡贤缙绅、家丁,并不想把穷民苦力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因为历史无数次证明了,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天倾地覆的时候,穷民苦力是会反抗的。
而佃户们一直在忍让,佃户自己在劝自己。
赌坊是赌徒自己无法克制自己的贪欲;加租是以前收那么多,现在是恢复;年例是孝敬,毕竟缙绅们手里的田契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收晚造粮租,这山水之间,每一寸都是有主的。
直到村里的耆老,死在了面前,自我欺骗彻底失效,从温顺任人欺负,到拿起一切能拿起的武器进行反抗,在片刻之间就变成了无法收场的巨变。
浙江台州府知府镇压佃户的时候,也是这样,李弘道到死都没想明白,这些温顺的佃户,为何突然就开始反抗了?
土地所有者或者权力拥有者,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衙门朝廷,不能清晰的知道并决定谷租、藁税、私求,到何种地步才是极限,不清楚自己索取的是不是百姓米缸里的最后一把米。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肉食者不参于劳动,所以不能正确的衡量劳动所得,也意识不到这些米粮已经是最后一口了,肉食者往往觉得还能再压榨一些出来,满足自己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
朱翊钧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包括衙门朝廷,都觉得还能再要一点,百姓还有油水,还能再榨一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手,伸向了百姓米缸里最后一把米。”
“同样,穷民苦力也不知道自己忍耐的极限在哪里,再忍一忍,是多数人的选择,可在某些事情突然发生时,那根线就绷断了,只能选择抵死反抗,然后由点及面,烧遍整个大明。”
“等到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了。”
第三卷斗争卷,最终都会导向那个自然而然的推论,大明必亡。
矛盾激化的突然性,让斗争爆发的冲突,没有明确的界限,无法预料,这种不可控,让张居正无法接受。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其实是可以防范的,防止矛盾斗争激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要解决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不过分朘剥,留一口饭给百姓吃,就不会闹到天崩地裂。
阶级论的第二卷,讲的就是分配。
“把这三个县令也一道抓到京师。”朱翊钧又下了一道明确的命令。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4383/416128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
两块有些弧度的木板,固定在了一起,在牵引之下放飞,能滑翔出不足百丈的距离,无动力滑翔机,除了海上放飞观察下敌情之外,没有任何能够应用的地方。
而搞出这么个没用的东西,花了格物院二十三万银,看起来是在浪费国帑,把这二十三万银换成粮食,能让多少尚且不能温饱的孩子吃饱喝足!况且你大明皇帝还要继续投入到这种无用的东西,这不是浪费吗?
为了个人的喜好付费的浪费!
朝廷、皇帝,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万民吧!等一等你的灵魂吧!等一等你的道德吧!等一等你的良知吧!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废话,听起来是为民请愿,听起来是为民呐喊,实际上是挟民自重,除了煽动情绪之外毫无用处的屁话。
大明在皇家格物院上的回报,早就远远超过了投入,仅仅是升平系列的蒸汽机,就为大明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货物来满足大明内部和外部的需求。
朱载堉的蒸汽轮机依旧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只能微微旋转起来,应用场景,远不如往复式蒸汽机,但在研发的过程中,大明获得了太多太多。
蒸汽机虽然不能上飞机,但只要不断的发展,增加马力,不断小型化,提高热效率,可以上舰,蒸汽船,不是很在乎燃料的重量。
皇家格物院每年都有各种各样、有用没用的实验和成果,现在没用,不代表以后没用。
比如,最近格物院就在用绿矾油和硝石加压熬煮,得到了腐蚀性极强的消金水,消金水甚至能够腐蚀黄金。
朱翊钧知道这是硝酸,这东西要是跟油脂反应一下,就是赫赫有名的TNT炸药了。
眼下缺乏足够可靠的动力源的情况下,大明只能累积大量滑翔的经验,等到日后发明可靠而且稳定的内燃机时,飞机飞上天,就成为了必然。
“对于格物之道,朕也只有白银了。”朱翊钧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对于探索人类认知边界这种浪漫的事儿,唯独白银支持,才是最诚挚的祝福。
“陛下,格物院还有银子,这七十二匹马力的升平铁马刚刚量产,每一台都要给格物院银子的。”朱载堉选择了委婉拒绝,格物博士们捣鼓东西很需要银子,但格物院能够自负盈亏,去年结余了四十万银还没花完,现在变成了六十万银。
“一年二十万银,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笑着说道:“格物院的钱是格物院,朕的钱是朕的钱。”
朱载堉想了想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德王朱载堉像个书呆子,只喜欢钻研,他不是不会人情世故,只是大多数人不值得他动脑筋去人情世故罢了。
他立刻答应了下来,其实是出于政治考虑,皇家格物院总是拒绝皇帝的银子,时日一长,这皇家二字是他德王的皇家,还是陛下的皇家?
无论如何要让陛下保持高度的参与感,格物院里我掌舵的参与感,日后春秋论断,这都是陛下鼎立支持格物院才有了辉煌成就,这投资都是功绩和证据。
大明皇帝日理万机,每天都很忙碌,朱载堉展示滑翔机是展示尖端成果,在滑翔机演示结束的时候,朱载堉要带着皇帝到北大营内的东北角,这里有一座新的官厂投入了使用。
朱翊钧离开试飞场地的时候,一直在左看右看,眉头紧蹙,他在找东西,这次试飞少了东西。
“陛下在找什么?”朱载堉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欲言又止的说道:“没什么。”
站在官厂门前,朱载堉感慨万千的说道:“这是隶属于内署兵仗局的全机械造币厂,投产后,一年可以轧印一千四百万枚银币,全面取代了之前落后的螺旋轧印机,制作的银币更加精美。”
朱载堉拿出了新的银币,递给了陛下,银币外缘有齿,只是为了保证足量,有些商贾喜欢从银币的外缘刮一点点的银丝来获利,而边缘齿杜绝了这种刮薄行为,边缘带台也是这样的作用。
“进去看看吧。”朱翊钧走进了全机械铸币厂。
铸币厂大约有八百亩地,这里的院墙很高很高,院墙四周设立了数个塔楼,有人昼夜不停地巡视,场内一共有三道城门,军兵检查了每一个人的腰牌之后才选择了放行。
铸币厂内,有十二个全机械工坊,每一个工坊,配有三台铁马,三十六台七十二匹马力的铁马在咆哮,朱翊钧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
朱载堉详细介绍了全机械造币厂的造币流程。
国帑内帑、交工部的杂色银、金花银全部交工部宝源局提炼成金花银,金花银加铜锡来保持银币硬度,来到造币厂的所有银料,都是含银92.5%的银料。
银料加热锻打成为银料条,过滚轧机成为薄银条,镟车将其镟切成为胚饼,再次退火把胚饼扎边,将胚饼放入轧印机中轧印成为银币。
在过去是人力螺旋压力机,人力轧印速度慢,不精美,压力不容易精准控制。
而现在全机械工坊,让所有需要滚、轧、镟、切、压换成了蒸汽机,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所有银币在厂内过检后,移交太仓、内帑,流向大明。
每一枚银币轧印,朝廷计价三分银,兵仗局造币厂一千四百万银的产量,一年就能从户部得到四十二万银,而工匠只有两千人的铸币局,劳动报酬的平均数是六十三银每年,中位数三十三银每年。
一个三年左右的工匠就能达到三十三银每年的薪酬。
而一个京营锐卒不算赏银,一年也不过二十三银。
劳动报酬之外的白银,全都用于场地扩建,购买机械、器械维护、各种物料采买等等,毕竟一个七十二匹的铁马就要一万七千银。
“这就是液压轧印机吗?”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轧印机,好奇的说道,面前的轧印机有一个书桌长,他没有打扰匠人们做事,而是让匠人们展示了一次。
液压轧印机,每一台一次就可以轧印146枚银币,而且不需要过多的后期修饰,一体成型,朱翊钧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
制作精美的银币每一个都要进行三次称重,确保足量,但也确保不会多出来让官厂蒙受损失。
“很好,一年一千四百万枚,暂且够用了。”朱翊钧考察了造币厂之后,非常满意格物院的工作。
兵仗局造币厂每年轧印银币的规模,曾经是大明皇帝无法大规模投资的最大阻力,现在这个阻力终于消失了,银币产量终于反超了白银流入总量,开始消耗大明存量白银。
兵仗局造币厂不会盲目扩产,扩产是和大明朝廷每年能收蓄多少白银决定。
从兵仗局造币厂离开后,朱翊钧叮嘱了朱载堉几句,缺钱就说话,现在内帑还有一百二十万银可以用,之所以只有这么点,是剩下的银子,全都给了王谦收蓄黄金去了。
未来十年内,朱翊钧就是想生活奢靡也没银子了,只保留部分银子作为军兵赏赐,其他的银子全都要换成黄金收蓄,保证十年后,内帑有足够的黄金去发钞。
十年后是否发钞,到时候再讨论,但朱翊钧要保证有足够的黄金,有发钞的能力,这才是关键。
“皇叔留步,朕回宫去了。”朱翊钧临走时,站在大驾玉辂旁,迟迟不肯上车,他左右看了看,犹豫了下问道:“这次没有滑翔机模型吗?治儿很是喜欢这些。”
朱载堉终于知道皇帝之前离开试飞场的时候,在找什么了!
在找模型!
“在这里。”黄子复一拍脑门,赶忙让人拿来了准备好的七个模型。
这都是等比例做出来的模型,这七个模型是5种单翼、2种双翼滑翔机,每一台都能飞起来,而且经过了精心配重,室内无风的情况下,可以平稳落地的滑翔机。
黄子复一时间有些紧张,给忘记了,这模型很重要,至少陛下看到就能想起还有他们这一群人,简在帝心这四个字,可比几百万两银子要重要得多。
没有简在帝心这四个字,格物院立刻就会被贱儒们给批倒批臭,反攻倒算了。
“朕也是替治儿要,长大了吵着要玩具,孩子嘛。”朱翊钧大手一挥,让小黄门抬到车上,他也没胡说,他玩够了一定给朱常治玩。
“好了,留步,不用送了。”朱翊钧看着半个人那么高的模型上了车,才满脸笑容的离开了北土城造币厂。
“恭送陛下。”朱载堉带着格物博士们恭敬行礼,送别了陛下。
朱翊钧兴高采烈的回到了通和宫,刚刚坐定开始处理奏疏,面色就凝重了起来,浮票上贴着一个朱红色的急,这个急是内阁首辅贴的,意思是十万火急之事。
“江西瑞金县发生了民变。”朱翊钧深吸了口气,打开了奏疏,认真的看了起来。
民变的规模很大,超过了三万人,民变主要由当地的佃户组成,佃户自称田兵;
三万田兵,蚁聚入城,相继攻破了宁都县瑞金县、宁化县,逼三县县官,印均田帖以数万计,民变的诉求是均田、减租。
冯保将另外两本来自江西的奏疏摊开说道:“宁都县清泰、太平、怀德三乡有一缙绅,姓石,石家占了这上三乡八成的地,算是宁都县半县之家。”
“这石家的族长名叫石诚吾,这石家一亩地,就要六斗粮的佃租,就是因为这佃租闹起来的民变。”
“这石家自永乐年间起,一亩地收一石二斗的租,这上三乡的地,土地肥沃,一年能打两石四斗米,这六斗粮的租税,其实真的不算太高了。”
“石诚吾的父亲死后,石诚吾当了家主,这石诚吾一合计,佃户所获,居然是自己的三倍!佃户得一石八斗,他只得六斗,而且,这朝廷的赋税,也要他们石家承担,简直是岂有此理!”
朱翊钧立刻问道:“之前收一石二斗,现在为何收六斗了?”
冯保将奏疏递到了皇帝面前说道:“石诚吾的父亲万历三年减的租,万历三年江西闹旱灾,岁大旱,人大饥,时任江西巡抚的潘季驯要求减租。”
“石诚吾的父亲那年免了租,还带着乡民打了十二口井,次年又减了租,佃户人人都称其善。”
“石诚吾要加租,根本加不下去,刚说要加租,这佃户纷纷不租了,有几家佃户甚至走了,要去福建,要去鸡笼岛,鸡笼岛淡水镇在垦荒,垦出来就是自己的地,这佃户开始出走。”
“加租加不下去,石诚吾开始要年例,就是每年过年,这些佃户要孝敬他,这佃户又开始出走。”
朱翊钧看完奏疏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激起了民变。
这石诚吾加租不成,要年例又不成,这个机灵鬼灵光一闪,想出来个好伎俩,办赌坊。
这事他一个人做不成,他就找了三县的缙绅,一共六家,都办起了赌坊,这不出三年,佃户人人欠了缙绅的钱,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每个人都一样,欠了钱,就底气不足,到这一步就好办了,自万历九年起,石诚吾为首的三县缙绅,就开始加租,除了加租之外,还开始索要年例。
“这个石诚吾!反了他了,朕的圣旨都敢违背!”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已经出离的愤怒了。
办赌坊、加租、索要年例,还能说是偷偷摸摸的干,他居然敢公然违抗圣旨!
朱翊钧有明确圣旨,晚造豆麦、油菜、薯芋、及姜菜之利,例不收赋收租,不得有违。
百姓种植番薯是不收税的,朝廷不收税,地主就没有名义收租,所以常田一般不种番薯,地主也不让,多数都是荒地种番薯,番薯是救荒粮,是为了活命的救命粮。
这不收番薯的税,已经执行了十四年了,只要是番薯推广到的地方,都知道这个禁令。
石诚吾办赌坊、加租、年例之外,还要收这些晚造粮的租!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晚造粮租,彻底激起了民愤,皇帝老子都不收,你一个缙绅也要收!
佃户万乾倡、连远候、郑三万等人,纠集佃户,号曰田兵,攻破瑞金后,再邀三县佃户共起抗租。
冯保俯首说道:“陛下,田兵攻下的三县,衙门还在,驿传畅通,还能跟巡抚衙门书信往来。”
“田兵要求立盟,盟约为减租、除年节等项旧例、关闭赌坊、请均田令、锄奸,只有朝廷答应了立盟约,三万田兵才会归田。”
其实田兵这样要求是非常危险的,正常情况下,皇帝会派兵来镇压,而不是答应他们的诉求。
但陛下不一样,百姓们又不是闭目塞听,一点事都不知道,从废除贱奴籍的操戈索契、到浙江九营哗变,再到沈仕卿带着佃户反抗,高喊告诉我娘,我不是孬种,皇帝做出过一次次的选择,才让田兵选择等待圣命。
从宁都、瑞金、宁化三县知县,到赣州府知府,再到江西左右布政、参政,江西巡按、江西巡抚,这么多臣子,在奏疏里都不敢说,其实这田兵之乱,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帝惯的。
皇帝惯的事情很多,但有一件事最重要,皇帝在浙江搞均田,搞得风生水起。
浙江还田的消息传到了江西,江西佃户一看,自己这边非但没有还田令,这些个缙绅还想方设法的加税、年例、赌坊,连晚造粮也要抽租,都是陛下的子民,怎么如此天差地别,才最终闹了起来。
“江西布政使余立、按察使王象坤,参政蔡国珍的奏疏说,他们为了不让民变进一步扩大,已经暂且答应了下来,可田兵仍然不肯退去,非要见到圣旨才肯罢休。”冯保告诉了皇帝地方的处置。
地方答应了,不答应田兵条件,反而派兵镇压田兵,这地方大员怕皇帝派京营把他们镇压了,那京营的口号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而且田兵目前也没有冲击衙门,只是将办赌坊的三个缙绅之家的人给抓了起来,派兵镇压,激化矛盾,江西乱起来,乱兵可能不会杀了这些地方官,但陛下一定会。
答应下来,防止动乱进一步扩大,才是唯一的选择。
浙江台州知府李弘道的下场,告诉江西地方官员,这种动乱,想捂盖子是不可能的,遍布各州府县的稽税缇骑一定会奏闻皇帝陛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田兵还是不肯褪去,仍然占据了三县各要道、市集、衙门也被堵着,在这些起事的佃户眼里,地方狗官答应的根本不算数,皇帝答应的才作数!皇帝答应的事儿,这些狗官才不敢违背!
张居正、王崇古、王国光、沈鲤等阁臣的浮票,态度还是很一致的,请皇帝圣旨。
阁臣的意见是还田令既然在浙江起了头,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向整个大明腹地推行,即便是现在没有执行还田令的条件,也要减租,降低地主从土地上的获益。
王国光的意思明确,只有减租,才能让这些乡贤缙绅放弃土地租税,转向工商业投资和发展,才能让强人身依附生产关系,转向大规模自由雇佣生产关系,才能完成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
乡贤缙绅这些地主,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进步的阻力。
“下旨江西,对了,把这三个办赌坊、收年例、还要收晚造粮的缙绅,统统给朕押到京师来!”朱翊钧选择了认可内阁的意见。
很多事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其实万历维新走到今天,朱翊钧只有一个选择,走下去。
田兵的要求,唯一比较困难的其实是还田令在江西执行。
还田令的执行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其中最大的基础就是佃户们意识到这是朘剥,这样朝廷才能有底气去支持,而田兵们这么一闹,还田令最大的基础就有了。
但这不代表还田令就可以着手推动了,江西的情况比浙江要糟糕很多,浙江有九营,浙江衙门有的是银子,多到要修浙东运河的地步,但是江西比浙江穷,而且没有九营,要执行还田令,没有那个条件,强行推行没有意义。
“这三个县的县令是干净的吗?朕以为不是。”朱翊钧看着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石诚吾为首的三家缙绅,搞赌坊、加租、收年例,最后逼出了民乱,县令能不知情?”
“这里面要是没有故意包庇,朕这个皇帝也不要做了。”
“贪墨点银子也就罢了,搞出民乱来,就是罪责了。”
为虎作伥,伥鬼背后是老虎,这三家缙绅搞成这样,要是没有地方衙门给他们撑腰,他们不敢做的如此过分。
朱翊钧从奏疏上看不出什么,他下的圣旨也是安抚百姓,他需要稽税缇骑的塘报,再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没有让大明皇帝等得太久,因为驿路并没有断绝,所以缇骑的塘报和地方官吏的奏疏,是前后脚抵达了京堂,大明皇帝和京堂百官,才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赌坊、加租、索要年例、收晚造粮租,都是这次田兵之乱的背景,其实大明百姓两百多年,也都是这样过来的。
真正把百姓怒火点燃的是,宁都县衙役伙同石诚吾家丁下乡收租,暴力收租的时候,出了人命。
乡民找到了村里的耆老,请耆老主持公道,耆老拿出了潘季驯还在江西时的政令,潘季驯在江西收租是问田主收租,而不是问佃户收租。
当时潘季驯举着刀逼迫乡贤缙绅低头,潘季驯已经到绥远五年了,乡贤缙绅们不愿意再继续承认地租里包括朝廷税赋了。
村里的耆老拿着潘季驯当年的榜文,不肯交额外的田赋,缙绅的田,田赋都在地租里了。
这推搡之间,石诚吾的家丁,把耆老给推倒在地,好巧不巧,耆老磕在了石头上,六十多岁,就这样走了,怒火才彻底被点燃。
收税就收税,杀人要怎样!
已经消停了十多年的衙役下乡收租,才是导致民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朕的斗争卷还是说的很明白,这些人能够读一读阶级论的第三卷,也不会折腾出这些事了。”朱翊钧继续翻阅着塘报对着冯保说道。
冯保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最后一把米?”
朱翊钧闻言点头说道:“对,就是说矛盾和斗争的突然性,但是念经的话,有些晦涩,你这个最后一把米的说法非常贴切。”
最后一把米是个贴切的说法。
矛盾和斗争的爆发具有突然性。
县令、衙役、乡贤缙绅、家丁,并不想把穷民苦力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因为历史无数次证明了,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天倾地覆的时候,穷民苦力是会反抗的。
而佃户们一直在忍让,佃户自己在劝自己。
赌坊是赌徒自己无法克制自己的贪欲;加租是以前收那么多,现在是恢复;年例是孝敬,毕竟缙绅们手里的田契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收晚造粮租,这山水之间,每一寸都是有主的。
直到村里的耆老,死在了面前,自我欺骗彻底失效,从温顺任人欺负,到拿起一切能拿起的武器进行反抗,在片刻之间就变成了无法收场的巨变。
浙江台州府知府镇压佃户的时候,也是这样,李弘道到死都没想明白,这些温顺的佃户,为何突然就开始反抗了?
土地所有者或者权力拥有者,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衙门朝廷,不能清晰的知道并决定谷租、藁税、私求,到何种地步才是极限,不清楚自己索取的是不是百姓米缸里的最后一把米。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肉食者不参于劳动,所以不能正确的衡量劳动所得,也意识不到这些米粮已经是最后一口了,肉食者往往觉得还能再压榨一些出来,满足自己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
朱翊钧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包括衙门朝廷,都觉得还能再要一点,百姓还有油水,还能再榨一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手,伸向了百姓米缸里最后一把米。”
“同样,穷民苦力也不知道自己忍耐的极限在哪里,再忍一忍,是多数人的选择,可在某些事情突然发生时,那根线就绷断了,只能选择抵死反抗,然后由点及面,烧遍整个大明。”
“等到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了。”
第三卷斗争卷,最终都会导向那个自然而然的推论,大明必亡。
矛盾激化的突然性,让斗争爆发的冲突,没有明确的界限,无法预料,这种不可控,让张居正无法接受。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其实是可以防范的,防止矛盾斗争激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要解决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不过分朘剥,留一口饭给百姓吃,就不会闹到天崩地裂。
阶级论的第二卷,讲的就是分配。
“把这三个县令也一道抓到京师。”朱翊钧又下了一道明确的命令。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4383/416128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