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叔孙通
张良的思绪很乱,也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因为他现在无法确认,这个被诛十族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或许是其他人呢?
“对了,你们可能不知晓,所谓的诛十族到底是哪十族。”
陆煊觉得这个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反正房叔和季叔也会因为好奇而询问,他缓声道:
“所谓的诛十族,分别为:父族四族、母族四族、妻族二族、门生一族。”
“若是再具体详细一点的话。”
“父族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
“母族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
“妻族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
“门生一族:因此人门生众多,且受其思想和行为影响较大,故而被燕王列为第十族。”
说了这些后,陆煊心中也随之感叹,永乐大帝朱棣这件事情做的也确实是太残暴了,让人感到心寒,相当于方孝孺被彻底灭族了。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和部分史学家分析,这个诛十族或许存在不同观点。
明朝后期大才子祝枝山的《野记》最早记载了方孝孺被灭十族的事情,虽然《野记》开篇表明其内容多是道听途说,未经过查证,但影响力不小,一些民间野史和地方县志也采用了诛十族的说法,就连崇祯时官修的《僖宗实录》也沿用了此说法。
相关记载称,朱棣攻入南京后,希望方孝孺能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还在纸上写下“燕贼篡位”,朱棣大怒,威胁要诛其九族,方孝孺回应就算诛十族也不会写,最终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共株连宗亲故旧门生 873人罹难。
也有不同的史书,对此提出置疑,清代的《明史》并未提起方孝孺被诛十族之事,如果方孝孺真的被诛了十族,他的弟子廖镛、廖铭不可能还能活着去收葬他的遗体萨沙。
《明史・成祖本纪》中仅记载丁丑日,朱棣杀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方孝孺的弟弟被株连,妻子和两个儿子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里溺死;万历三十六年,南京提学御史杨廷筠认定方孝孺嫡系余德宗一支繁衍至二百多人,并允许其后裔复姓方,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还入京参加贡生考试,如果朱棣真的诛了方孝孺十族,其嫡系后裔不太可能繁衍下来。
总之,这件事情无论是否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因他到来,难道燕王朱棣还会继位么?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旦朱标的病情被他治愈,那么朱元璋不可能允许‘奉天靖难’之事会发生,自然也不会有后续一系列的事情了。
若非房叔和季叔询问,他也不会和两人说的,就当分享个故事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邦和张良两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良久后刘邦这才开口道:“我们先回庄园中,处理些许的事务,顺便看看手下是否已经开始为你打扫院子了。”
“等会再来。”
两人缓步离开临华殿侧殿,随着他们回到正殿后,刘邦看了一眼心中忐忑不安的张良,语气微重道:
“留候,你在担心陆煊所说之人,是你?”
他正视张良,张良面色不断变化,最终微微颔首,头颅低了一份。
刘邦叹息道:
“朕,不会让四皇子刘恒染指皇位的,所谓的奉天靖难、诛十族之事,都不会发生。”
“你放心便是。”
“况且,陆煊的到来让朕知晓了后世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朕又怎会允许此事的发生?同时陆煊给出药方,太子的病情得以治疗,后续的历史也会发生改变。”
“再者,陆煊所说的,也未必就是留候。”
张良知晓,刘邦说的是实情,可他就是感到深深的恐惧。
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他甚至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无能。
就是一种无能、无力、绝望的感觉。
他一生志在复兴韩国,可最终独自难以抗衡滚滚向前的历史大势。
他曾经想杀死始皇帝,可最终也未曾如愿。
他现在想安分守己、静等天时,因此逐渐淡出政事,可因为陆煊的到来再度进入朝堂。
他想退隐山林,得一个善终,可陆煊说的那人很有可能是自己,被诛十族!
这一生中所期盼的诸事,最终似乎都未成功,世人都言他留候张良智慧天下无双,可他却始终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唉...”张良叹了口气。
刘邦却快步走到张良近前,锤了他胸口一下,“哈哈,为何叹气?此人既然未来对朕忠诚,即使那逆子刘恒作乱天下、谋反夺位,面临自身生死和家族消亡,亦然选择朕所立的皇太孙,那朕如何能亏待此人?”
“留候,现在你速速帮朕想想,此人到底是谁,朕要赏!”
张良看着刘邦咧着嘴笑着,大胡子一颤一颤的,情绪也被其所感染,渐渐没有那么失落,他想了想,言道:“有可能是叔孙通?”
叔孙通无论在秦朝,还是当今汉朝,在儒生中的地位都至高无上。
举个例子。
昔日秦朝时期,有关于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
其实就是法家和儒家之争。
法家支持郡县制,因为只有郡县制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律法,如此法家的地位才能更高,而儒家支持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兴盛辉煌的时期,儒生周游各国,纵然不具备用兵、治国能力,也会享受诸多荣厚待遇,分封制度会衍生很多小国,更适合儒家生存,相应的儒家弟子地位也会更高。
分封制度、郡县制度之争,暗中隐藏的儒法之争,导致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儒家代表人物淳于越在朝堂上对峙辩论,那个时期叔孙通在儒生中的地位,仅次于淳于越。
随着秦朝灭亡,楚汉相争,淳于越早已经不知所踪,因此渐渐的叔孙通取代了淳于越在儒生中的地位,号称汉家儒宗,其将儒家的礼仪制度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适应了当时汉朝的政治需要,为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叔孙通先后担任博士、太常、太子太傅等重要官职。
博士是皇帝的顾问,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十分重要;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对太子的成长和未来的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陆煊所言大功者,叔孙通可能功劳并不是很多,但让儒生集体适应、融入汉朝,却解决了很多王朝兴建的麻烦。
在天下的影响力,叔孙通自然不用多说了。
张良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人除了他,就可能是叔孙通。
“将叔孙通唤来。”
侍卫离开临华殿,不久,叔孙通端着礼仪,缓步来到临华典主殿中。
只见刘邦笑眯眯的看向叔孙通。
“太傅,朕这里刚刚得知一件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你,叔孙通,将被诛十族。”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4610/417296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
“对了,你们可能不知晓,所谓的诛十族到底是哪十族。”
陆煊觉得这个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反正房叔和季叔也会因为好奇而询问,他缓声道:
“所谓的诛十族,分别为:父族四族、母族四族、妻族二族、门生一族。”
“若是再具体详细一点的话。”
“父族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
“母族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
“妻族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
“门生一族:因此人门生众多,且受其思想和行为影响较大,故而被燕王列为第十族。”
说了这些后,陆煊心中也随之感叹,永乐大帝朱棣这件事情做的也确实是太残暴了,让人感到心寒,相当于方孝孺被彻底灭族了。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和部分史学家分析,这个诛十族或许存在不同观点。
明朝后期大才子祝枝山的《野记》最早记载了方孝孺被灭十族的事情,虽然《野记》开篇表明其内容多是道听途说,未经过查证,但影响力不小,一些民间野史和地方县志也采用了诛十族的说法,就连崇祯时官修的《僖宗实录》也沿用了此说法。
相关记载称,朱棣攻入南京后,希望方孝孺能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还在纸上写下“燕贼篡位”,朱棣大怒,威胁要诛其九族,方孝孺回应就算诛十族也不会写,最终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共株连宗亲故旧门生 873人罹难。
也有不同的史书,对此提出置疑,清代的《明史》并未提起方孝孺被诛十族之事,如果方孝孺真的被诛了十族,他的弟子廖镛、廖铭不可能还能活着去收葬他的遗体萨沙。
《明史・成祖本纪》中仅记载丁丑日,朱棣杀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方孝孺的弟弟被株连,妻子和两个儿子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里溺死;万历三十六年,南京提学御史杨廷筠认定方孝孺嫡系余德宗一支繁衍至二百多人,并允许其后裔复姓方,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还入京参加贡生考试,如果朱棣真的诛了方孝孺十族,其嫡系后裔不太可能繁衍下来。
总之,这件事情无论是否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因他到来,难道燕王朱棣还会继位么?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旦朱标的病情被他治愈,那么朱元璋不可能允许‘奉天靖难’之事会发生,自然也不会有后续一系列的事情了。
若非房叔和季叔询问,他也不会和两人说的,就当分享个故事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邦和张良两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良久后刘邦这才开口道:“我们先回庄园中,处理些许的事务,顺便看看手下是否已经开始为你打扫院子了。”
“等会再来。”
两人缓步离开临华殿侧殿,随着他们回到正殿后,刘邦看了一眼心中忐忑不安的张良,语气微重道:
“留候,你在担心陆煊所说之人,是你?”
他正视张良,张良面色不断变化,最终微微颔首,头颅低了一份。
刘邦叹息道:
“朕,不会让四皇子刘恒染指皇位的,所谓的奉天靖难、诛十族之事,都不会发生。”
“你放心便是。”
“况且,陆煊的到来让朕知晓了后世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朕又怎会允许此事的发生?同时陆煊给出药方,太子的病情得以治疗,后续的历史也会发生改变。”
“再者,陆煊所说的,也未必就是留候。”
张良知晓,刘邦说的是实情,可他就是感到深深的恐惧。
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他甚至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无能。
就是一种无能、无力、绝望的感觉。
他一生志在复兴韩国,可最终独自难以抗衡滚滚向前的历史大势。
他曾经想杀死始皇帝,可最终也未曾如愿。
他现在想安分守己、静等天时,因此逐渐淡出政事,可因为陆煊的到来再度进入朝堂。
他想退隐山林,得一个善终,可陆煊说的那人很有可能是自己,被诛十族!
这一生中所期盼的诸事,最终似乎都未成功,世人都言他留候张良智慧天下无双,可他却始终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唉...”张良叹了口气。
刘邦却快步走到张良近前,锤了他胸口一下,“哈哈,为何叹气?此人既然未来对朕忠诚,即使那逆子刘恒作乱天下、谋反夺位,面临自身生死和家族消亡,亦然选择朕所立的皇太孙,那朕如何能亏待此人?”
“留候,现在你速速帮朕想想,此人到底是谁,朕要赏!”
张良看着刘邦咧着嘴笑着,大胡子一颤一颤的,情绪也被其所感染,渐渐没有那么失落,他想了想,言道:“有可能是叔孙通?”
叔孙通无论在秦朝,还是当今汉朝,在儒生中的地位都至高无上。
举个例子。
昔日秦朝时期,有关于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
其实就是法家和儒家之争。
法家支持郡县制,因为只有郡县制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律法,如此法家的地位才能更高,而儒家支持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兴盛辉煌的时期,儒生周游各国,纵然不具备用兵、治国能力,也会享受诸多荣厚待遇,分封制度会衍生很多小国,更适合儒家生存,相应的儒家弟子地位也会更高。
分封制度、郡县制度之争,暗中隐藏的儒法之争,导致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儒家代表人物淳于越在朝堂上对峙辩论,那个时期叔孙通在儒生中的地位,仅次于淳于越。
随着秦朝灭亡,楚汉相争,淳于越早已经不知所踪,因此渐渐的叔孙通取代了淳于越在儒生中的地位,号称汉家儒宗,其将儒家的礼仪制度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适应了当时汉朝的政治需要,为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叔孙通先后担任博士、太常、太子太傅等重要官职。
博士是皇帝的顾问,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十分重要;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对太子的成长和未来的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陆煊所言大功者,叔孙通可能功劳并不是很多,但让儒生集体适应、融入汉朝,却解决了很多王朝兴建的麻烦。
在天下的影响力,叔孙通自然不用多说了。
张良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人除了他,就可能是叔孙通。
“将叔孙通唤来。”
侍卫离开临华殿,不久,叔孙通端着礼仪,缓步来到临华典主殿中。
只见刘邦笑眯眯的看向叔孙通。
“太傅,朕这里刚刚得知一件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你,叔孙通,将被诛十族。”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4610/417296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