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开太平 > CNC苍蓝暮光 > OR8A-EPXA:祝福

OR8A-EPXA:祝福

    OR8A-EPXA:祝福

    【我们的牺牲太多了,如今当对他们十倍奉还。】——冼辉在天西机械株式会社旧址和尼古拉·克鲁科夫的谈话,1982年。

    ……

    1984年12月,前后持续长达一年的东孟加拉危机终于毫无悬念地落下了帷幕——在印军大张旗鼓地干涉之后。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军狂风骤雨般的打击之下几乎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就遭遇了全面失败,只得退守达卡以等待外部变化,然而巴基斯坦军队在西线的大败又给了守军当头一棒。就在东线的巴基斯坦将军们举棋不定之时,12月11日开始的一连串混乱直接导致大半巴基斯坦士兵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从而为他们的命运敲响了丧钟。

    舆论对于战争最后阶段的那些蹊跷事有不同的说法,而且各方之间几乎没能达成一致。德国有关媒体的说法是,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指挥官们因为自知继续负隅顽抗毫无意义而深明大义地选择了投降;印度媒体的描述和德国媒体大致相同,但他们几乎都会在报道中重点提到印军已经在此前说服许多巴基斯坦军官和士兵放下武器;被打得惨败而仍然嘴硬的巴基斯坦在舆论战上没有认输的迹象,不过他们除了将被俘虏的军官一律称之为叛徒并否认所谓深明大义一说之外并没有能够更加令人信服的言论。

    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其实并不关心整个印度地区的美国人则一如既往地发挥了百家争鸣的特色,可谓将所有意见都包括在内,更有另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些小道消息的内容同前些日子巴基斯坦军队刚刚困守达卡时的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巴基斯坦军队或是其他在东孟加拉的土地上战斗的军队制造了一些不该被公之于众的怪物——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还差不多,若是身居高位的发言人想要以此为据来指责敌国则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

    东孟加拉的陷落在12月中旬已经成为定局,但巴基斯坦军队还没有放弃垂死挣扎。尽管印军已经在西线攻入西巴基斯坦上百千米,更多忠诚的旁遮普士兵和俾路支士兵仍然要为了保卫他们的家园而战:不像孟加拉人,他们没有抛弃这里的理由。

    一时间,国际社会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印军的下一步举动。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整个东孟加拉取得了最近几十年来在和巴基斯坦长期对抗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战果,而印军看样子正要一鼓作气将巴基斯坦从地图上抹去、实现两代元首父女的夙愿。

    ……但一直保持着谨慎的印度人却并没有被狂喜冲昏头脑,新德里和柏林之间的每一次联络都会让满头大汗的文官和将军们更加地焦虑。他们的命运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另一部分则被掌握在目前规定新国际秩序的胜利者手中。过去为他们创造了获得自由的良机的盟友,如今日益成为限制他们前进脚步的枷锁,没人知道这种脆弱的互信究竟能够维持到何时。

    就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国会议员们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对盟友过于苛责并计划亡羊补牢、重新启动对巴基斯坦的大力支援时,印度的【盟友】插手了战事并建议双方停火。来自柏林的消息让担心地区局势发生剧变的人们放心了不少,至少德国人现在还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印度独霸南亚。

    巴基斯坦做出了一些软弱无力的声明,可看到事态有所转机的合众国并不愿意投入更多兵力,而还在被阿根廷纠缠的英国同样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尊奉教法的将军们同意了德国人的要求,痛苦地承认了他们已经战败并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几乎全是孟加拉人。

    谈判还在进行着,却总有一些人比公众更早地了解到内幕,比如需要随时监督着各方一举一动的驻印德军。孟加拉危机以如今的状态收场,对于大部分远涉重洋到印度为了维护德意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军官们而言都是一件值得他们放松下来去好好庆祝一下的喜事,可他们很快就会被新的工作压倒了。危机和战争会有结束的那天,工作则不会。

    “根据驻印部队总司令部的命令,我部需要在未来2到3个月内协助监督印度和未来新生的孟加拉人国家之间移交争议地区的工作。”端坐在会议室中的第9空降师师长巴赫中将仍然以令人昏昏欲睡的语气念着他的讲稿,以至于在座的全部军官当中无人能打起精神,“另外,上级要求我们对可能到来的第二轮孟加拉危机保持高度警戒状态……一旦其中一方失控,我们就必须迅速介入。”

    打着哈欠的军官们接过长官递来的材料,他们心中的不满仍在积蓄。这些或多或少都挂着勋章的军官当中有一多半幸运地不必在孟加拉危机期间前往东孟加拉为自由战士们充任顾问或提供其他支援服务,但他们的工作量在那期间有增无减。位于西孟加拉的第9空降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监督东孟加拉战况的工作,自由战士和巴基斯坦军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必须被他们记录在案后报告给驻印德军总司令部,而十分忧心战况的驻印德军有时候还要格外防备试图火中取栗的印度人。

    在所有参加会议的军官之中,约阿希姆·汗少校是在东孟加拉出差时间最长的人,并无其他人与他同享这一殊荣。然而巴赫中将却没有给约阿希姆放个假的意图,倒霉的约阿希姆刚从东孟加拉返回就不得不面临着堆积如山的公务和其他一些琐碎的杂务——这可能和参谋连的原负责人都跑去东孟加拉出差有直接关系,但约阿希姆本人私下里仍然抱怨说接手工作的人至今未能适应环境足以证明其无能。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谈判还没有结束,而驻印德军的命令无疑已经宣布了最终结果。在场的军官们都从中感受到了祖国在南亚大地上施加的强大影响力,他们再一次衷心地为自己站在胜利者而非失败者或被支配者一方而暗自庆幸。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事情就让那些家伙去自己处理吧,公正的德国人已经给出了相当公平的裁决。

    约阿希姆·汗翻了翻文件,而后强迫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听长官的讲话。这文件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让他很不舒服的气息,他也说不清楚其中有什么异样。在东孟加拉的经历似乎让他改变了许多,又似乎什么都没能改变。

    “……总之,我们也许还能勉强享受一个轻松的圣诞节。可以预见的是,我们会在交接过程中遭遇很多武装冲突,而且孟加拉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去解除混杂在几千万人之中的那些民兵的武装。如果这些民兵组织由于自身的利益或干脆是短视而一意孤行、对抗我们的相关决议,届时我们就要动用武力了,但这事最好让孟加拉人自己解决。”拿着放大镜低头念稿子的巴赫中将松了一口气,“详细工作等我部和拉赫曼上校——”

    “长官,他现在是少将了。”坐在师长旁边的参谋长洛赫中校不失时机地提醒了一句。

    “哦,对。等我和拉赫曼将军谈完了之后再说,这事不是很急迫。”巴赫中将点了点头,他完全没有为自己刚才的失误而感到困扰,“散会。”

    一路小跑着回到办公室的约阿希姆把文件拿出来又看了几遍,上面的字眼证明他那位忠诚副手的判断一点都没错。为了维持地区的平衡而做出一个同时得罪所有人的决定,这正是过去千百年来无数霸主苦心维持着已有势力范围时的丑陋模样。印度人因白白遭受了孟加拉危机引来的千万难民和战争对经济重创之苦却一无所获而怨恨自我感觉良好的盟友,而孟加拉人对德国人的感激之情很快就会在他们得知德国人擅作主张地把东孟加拉边境地区的部分土地割让给印度之后烟消云散。一想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之间的那些纠葛,已经把历史课学到的东西都还给了中学老师和军校教员的约阿希姆就感到头疼。

    当然,等到消息公布之后,一定会有人说这是一份让德意志的盟友实现双赢的协议:印度人既解除了东部的威胁又获得了战略要地,而孟加拉人则拿到了宝贵的自由。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些评价究竟是真知灼见还是痴人说梦。

    在1984年的最后几天里,结束了东孟加拉战事的人们分外地忙碌。孟加拉人自不必说,他们得从头开始在废墟之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而且他们还得提防着眼睛直冒绿光的印度人和态度尚不明朗的德国人。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及时地返回印度的德国人则悲剧性地发现他们得跟着孟加拉人完成那些堆积如山的重建工作,这是执掌着新时代自由世界的盟主对地球另一头的自由战士们释放出的善意信号:永远要记得究竟是谁帮助他们赢得了自由。

    热闹的圣诞节刚过不久,一个接踵而至的噩耗导致德国人的重建工作又被拖慢了不少——12月28日,德国前总统汉斯·斯派达尔一级上将在老家梅青根去世,德国人按惯例为其举行国葬并下令全球各地相关机构举行哀悼活动。国防军的多位高级将领在葬礼上回忆了老将军当年协助由国防军和SPD地下抵抗运动组成的密谋集团推翻NSDAP的义举,尽管当天同样有些报刊不失时机地指出这位前总统似乎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反NSDAP活动。

    不必德国人提醒,德意志的盟友也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哀悼形式。那些因德军的奋战才从前宗主国手中夺回自由的人们往往热情地将德国人视为自己的救世主,其盛况从当年横扫亚洲的君特·冯·克鲁格元帅病逝时德国的亚洲诸盟友反应中可见一斑。其中的种种杂音不足为虑,然而这回的杂音却大得让柏林方面终于没法忽视了,因为就在12月31日,一则有关南亚战事谈判的【秘闻】突然被公之于众,随即在整个南亚掀起了对德国的强烈不满。

    印度人又一次愤怒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会等来这样一个结果。即便德国人已经三番五次通过各种渠道暗示称柏林方面不想看到剧烈的地区局势变化,仍然对盟友抱着一丝幻想的印度人到了这时才发现自己找错了寄托情感的偶像。成千上万的印度人涌上街头,要求德国人就此给出解释并赔偿印度在孟加拉危机期间被迫承受的一切损失:既然这些补偿没法在谈判桌上拿回来,总该有人支付才行。印度不该白白吃亏。

    和印度人相比,孟加拉人的反应稍微冷淡一些。这倒不是因为孟加拉人不会因此而愤怒,而是由于东孟加拉地区大部分可供当地人接收国际新闻的设备和设施都被巴基斯坦军队给摧毁了——报纸、报社、收音机、电台、电视台……无一幸免。忙于重建工作的孟加拉人也许还不明白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必须先为生存而拼尽全力。

    用又一次来到东孟加拉的阿里·汗的话来说,整个东孟加拉地区几乎是一片废墟。破坏基础设施和生活必需品起初只是孟加拉游击队用来逼迫巴基斯坦军队从偏远地带撤出的手段,后来却成为了垂死挣扎的巴基斯坦军队本着损人不利己的原则而全面升级的焦土战术。

    “令人揪心的是,德国和我国虽然已经及时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东孟加拉的崩溃趋势,这些努力在现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1985年的第一天,时常往返于东西孟加拉之间的记者还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记录,“据称柏林方面为东孟加拉的临时权力机构提供了数额不小的资金,然而这些资金几乎起不到作用,因为东孟加拉地区连纸币和硬币都找不到了。由于纸张被大量销毁,自由战士们无法自行印刷新版钱币……从城市到农村,所有地区都在以物易物,巴基斯坦人在西面没实现的梦想现在已经成真了,你当然不可能在一个连钱都没有的地方放高利贷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常规意义上的金融活动。”

    阿里·汗在印度的同事提醒他,东孟加拉的部分地区已经爆发了瘟疫。不信邪的阿里没有被这些劝阻吓跑,他沿着自己定好的路线不紧不慢地赶往达卡,一路上见到的大半都是废墟和人去楼空的村镇。一些负责维持秩序的印军士兵寸步不离地看守在他左右,只说叫他千万别去护送路线之外的地方随便活动。

    “乡间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他们的自相残杀会持续下去。”一个自称比较了解情况的印军士兵对阿里·汗说,混战在巴基斯坦军队完全落败之前就开始了,如今更是因为各方共同的敌人消失而愈演愈烈,“我劝你不要去和他们打交道,那些武装组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视我们为仇敌。”

    “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这位真正见识过枪林弹雨的媒体从业人员对战场的恐惧比其他人要少许多,但他可不想在这种鬼地方稀里糊涂地送命,“战争没结束的时候,我也一度以为只要巴基斯坦方面投降就能让东孟加拉的大部分问题消失……想想也是,他们带来的破坏毕竟是永久性的。”

    “兄弟,情况没这么简单。”叼着香烟的士兵摇了摇头,背对着和他们一起蹲在卡车里的阿里·汗,“之前我也觉得战争结束之后这场危机也会随之结束,到时候那一千多万难民很快就会从我们眼前消失了。唉,我也是最近才发现,好些冲突持续的时间远超我们的想象,起码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巴基斯坦人还在的时候,除了那些死心塌地要为巴基斯坦人效忠的势力之外,其余各方还有个共同的敌人;现在没有了这个大敌,他们还要继续斗下去,一直到最终只剩下一个胜利者为止。”

    这对阿里·汗和其他印度人来说绝对算不得什么好消息。只要东孟加拉的状况还在持续恶化,就会有更多的孟加拉人逃到印度,而那些不想回到一无所有的家乡的孟加拉人更会长期滞留在印度。阿里·汗没做过和难民增长趋势有关的统计和预测,他敢打赌其总数会在孟加拉全面稳定下来之前继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印度正是由于看到了危机长期持续下去给自身带来的隐患才会决定出兵的。

    但如果出兵的结果和不出兵相比没什么两样,平民的怒火也许就会从德国人转向新德里方面。再过几个月……不,以现在的状况来看,根本用不了几个月,印度人就会发现孟加拉人难民仍然源源不断地从东孟加拉涌入印度。到时候,新德里的选择就十分有限了,禁止孟加拉人入境会成为唯一能立即生效的手段。

    身为一名记者,作为媒体工作者,阿里·汗认为自己有义务把更多的真相展现在同胞们的面前,以便让他们能够在充分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决定。被某种骨子里的冒险精神驱使着的他甚至敢于去探索德军的基地,因而他对德国人也没什么特别的敬畏。走上了大街小巷的千百万印度人大可以把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花在咒骂德国人上,然而近在咫尺的孟加拉危机却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必须让更多的印度人看到发生在东孟加拉的一切,让他们认识到东孟加拉的祸患就是印度的祸患。抱着这种念头的阿里·汗决定再冒一次险,他请求前往某些爆发了瘟疫的地区去采访,想以此警告已经被德国人的不负责举动气得忘记了真正威胁的人们。柏林的颐指气使杀不死印度人,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带着病毒和细菌的孟加拉人难民就不一定了,而且此刻的印度又没有办法把孟加拉人拒之门外。

    负责保护他的印军士兵只敢把他带到疫区边缘,让阿里·汗远远地观察那些已经沦为了人间地狱一部分的居民区。

    “那是……某种工程器械吗?”在士兵们的同意下拿起了望远镜的阿里一眼就看到了废墟旁的大型机器人,“我听过和它们有关的传闻。”

    “谁知道?我们也不清楚它们究竟是从哪来的,有人说是德国佬造的,有人说是美国佬和英国佬的杰作。”下车活动筋骨的印军士兵也不清楚这些工程机甲的来龙去脉,“我在德军那边的朋友说,德国佬好像打算把它们推广到更多地方……”

    第一次见到这种人形机甲的阿里·汗对它们有些好奇,但他不敢再靠近村子了。有更多的尸体被胡乱地堆积在村子外侧,形成一道围墙。任何想要混入村子的人在看到这围墙的一瞬间就必须停下来认真地思考自己能否幸运地从瘟疫中逃过一劫,阿里也不例外。

    “居然有这么多尸体。”吃惊的记者放下了望远镜,“简直比被巴基斯坦人杀死的受害者还要多。”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个士兵指了指更远处的不明障碍物,“……奇怪,按道理来讲这些尸堆都该被尽快焚烧掉才对。糟了,他们不会连生火的工具都没了吧?”

    “很有可能。”阿里·汗严肃地说着,“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但愿不会再恶化了。要不是因为东孟加拉的交通中断了大半,瘟疫蔓延会更加严重……哎?那几个人是做什么的?”

    士兵们一听,都紧张起来,生怕是敌对武装人员跑来偷袭。乖乖地把工具还给了士兵们的阿里·汗躲到了卡车下,免得成为敌人的第一个目标。他等了半晌也没听到枪声或尖叫声,又不敢轻易爬出来,只好捏着嗓子向上面的士兵询问详情。

    “不是敌人,放心吧。”士兵们的回答给了阿里爬出去的勇气,“只是些路过的平民。”

    放心下来的阿里·汗爬回卡车上方,接过望远镜,惊讶地发现那几个行踪可疑又衣衫褴褛的家伙正在从尸堆上找衣服。眼看着那伙人扯下死者身上的白布就要走,阿里连忙叫着士兵们的名字,好让这些印军士兵去制止自寻死路的平民。但刚才和他看到了相同景象的士兵们却没有久留的意思,坐在驾驶室里的印军士兵一踩油门,车子沿着时断时续的公路继续向前行驶,很快就把已经成为坟场的村庄抛在了后面。

    郁闷的阿里很快就不必为此担忧了,因为他在回到达卡的当天晚上就病倒了。害怕他把瘟疫带到城市内的印军士兵如临大敌地将他关进了由德国志愿者暂时负责运营的医院,这一次他总算把自己过去多年来因旺盛的好奇心而浪费掉的全部假期补了回来——只不过是在病床上。

    OR8A-EPXA END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4793/417800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