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壮志未酬,刘庄崩
并未出乎顾易的预料。
刘庄这种骨子里满是对宏图伟业的执着追求的皇帝,根本就不会放弃任何的机会。
当与顾康书信沟通了一番后。
他便当机立断,直接定下了重启西域都护府之事,并敕封顾晟为西域都护。
甚至为了最大可能的扩大此事能带来的利益。
他相继颁布诏书,敕令天下百官务必厉行节俭,大力倡导薄葬之风。
并且以身作则,将整个皇宫的花销降至了最低。
倾尽全力,把整个大汉的人力、物力、财力,毫无保留地集中投入到当下至关重要的治水工程与西域事务之中。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
就在历经了整整一年的披荆斩棘后。
——于永平十二年,夏。
治水之事终于完成。
当最后一铲土被掘开,黄河之水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着涌入新河道。
所有人都在紧紧盯着这一幕。
直到各处相继送来并未决堤的消息后。
那一声声的欢呼声仿若滚滚惊雷一般,响彻了整个大汉天下。
举国大震!
近百年的灾害,终于于这一日停了下来。
顾康伫立在河边,望着眼前滔滔不绝的河水,眼眶同样有些泛红。
内心的激动如翻涌的波涛,有些难以抑制,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真的成功了。
虽然他至今已经有了很多的成就。
但对于顾康而言,这件事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他让画师画了两幅画。
或许是因为少时受到了顾易的影响。
顾康也是习惯于将一些个很有意义的东西存放起来。
此时此刻,显然最为合适。
他将一幅画送回了河北,而另一幅画送去了洛阳。
对于这事顾易自然是大喜过望。
若是真的每一代人都养成了这种的习惯。
待到将来,他都难以想象自己的家中到底会有多少的国宝。
虽然这些东西不见得能保存下来。
但只要数量够多,那便足矣!
而且这种东西哪怕就算是残了,它自身的意义却也足矣让它有着十足的价值。
当此事送回朝堂时,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原本的历史中一般。
满朝震动!
刘庄大喜过望。
他早就在盼着这一天已经不知道有多久了。
这还是他自登基之后第一次喝的酩酊大醉,并且还决定要巡游一番,顺便检查此次治水的成果。
........
荥阳。
时隔一年的时间,君臣二人终于是再次相见。
顾康如今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他的皮肤被烈日晒得愈发黝黑了,整个人看上去疲惫却又充满力量。
完全不像是一个在朝中位高权重、显赫一时的官员,反倒像极了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普通农户。
当刘庄看到他时,不禁微微一怔,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与感动。
刘庄就是这种皇帝。
他就是喜欢顾康这种既有能力,又务实的官员。
毫无悬念,顾康直接被他提拔到了司徒的位置上,其余参与治水之人也是各有封赏。
虽然群臣对此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这一件事真的就这么发生了时,他们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司徒啊...
这可是三公。
两代人,皆有着如此功勋。
无论是顾啸亦或是顾康,这两人的功勋就根本不可能有让他们质疑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
那个多年未被关注到的顾氏第二子顾晟竟然也开始立功了。
当今天下人谁人不知道皇帝的志向?
以此可见,他将来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
显然,顾氏的兴旺显然已经是不可能再阻挡了。
这是天下所有人的看法。
顺江而下的官船上。
刘庄身着便服,站在甲板上。
微风拂面。
他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尽收眼底,一边默默地聆听着顾康为他详细解释治水工程背后的精妙玄机。
顾康从为何要采用这样的治理方案,到这种方案实施后带来的诸多好处;
再到如此修渠的深远意义;
以及可以灌溉的土地面积、预计能带来的粮食增产等等;
事无巨细,一一阐述。
虽然这件事顾康早已不止一次与刘庄说过这些。
但看书信以及亲眼所见,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相同的。
尤其是当他时不时便能看到两岸百姓朝着官船跪拜,齐声高呼着“圣人天恩”时,刘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
直至顾康完全说完,刘庄这才看向了他,感慨带:“济世辛苦。”
他的表情十分认真,看着如今这辉煌的成果,刘庄便能想象到完成此事到底会有多么困难。
“为陛下为天下百姓,臣之本责,何来辛苦?”
顾康淡淡一笑,仍是往常那般的谦逊,没有一点居功自傲的态度。
见状,刘庄摇了摇头。
他已经习惯顾康如此谦逊了。
虽然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提过,私下里两人无需如此,但顾康却始终都是这般。
他亦是无可奈何。
随后,两人便不约而同的聊起了政事。
对于刘庄而言。
如今他最想的自然就是出兵西域。
当下西域都护府已成,只要多派些兵,持续扩大大汉的影响力。
不需要多久,便能彻底的收回西域。
他甚至是立刻便想要发兵西域。
但顾康还是认真的与他说了如今天下的情况。
“陛下,如今我大汉国力虽未有太过损伤。”
“然此般规模的徭役,已经让百姓有了疲惫之心。”
仍旧如往常那般,顾康并未做什么所谓的死谏,只是点到为止,让刘庄自己去做选择。
但对于刘庄这种皇帝而言,这往往只会有一个选择。
“济世以为,何时才能出兵?”
刘庄丝毫没有纠结,直接询问顾康的意见。
“至少一年。”顾康神情严肃,认真地说道,“此番治水,臣开掘河渠时,特意考察了地形,使得两岸新增了许多良田。”
“陛下可以将这些田地与百姓耕种。”
“若无天灾,只需一年时间,届时我大汉国库定会丰盈,陛下大业也自可……”
“断不会有天灾!”未等顾康说完,刘庄突然格外铿锵有力地呵了一声,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我大汉绝不会有天灾!”
闻言,顾康不由得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或是因为顾康的影响。
刘庄对于什么所谓的鬼神之说也不再是如以往那般的相信。
不应该会说出这种话啊...
难不成是谁趁他不在洛阳时影响到了陛下?
顾康不由得便想到了这点。
但还未等他开口,刘庄的声音便再次响了起来。
“济世,朕前些时日梦到了先帝与母后。”
“在梦中朕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先帝仍是那般的高大伟岸,无所不能。”
“他与母后仍是那样的恩爱...”
“朕在梦中无忧无虑,一切的烦恼与困难,父皇与母后都会帮朕解决。”
“朕以为,这定是先帝与母后认可了朕如今的功业。”
“既如此我大汉又怎会有天灾?”
清风徐徐拂过,刘庄任由这微风吹动着他的衣襟与发丝,眼神之中满是坚定与豪迈。
这一刻,他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顾康沉默了一下,旋即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陛下说的不错,我大汉不会有天灾。”
“对!”
刘庄看着顾康,放声大笑,“朕觉着,忠武侯也定会认可济世与振羽。”
一瞬间,顾啸的样貌猛地便在顾康脑海之中闪了出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父亲。
顾康年纪越大越是觉着顾啸不凡。
他与顾晟如今的一切本事,都是从顾啸身上学来的。
无论是统兵、朝政、甚至是农耕与水利。
顾啸就真的仿佛是无所不能一般。
他想了想当初顾啸与他说过的一切,“顾氏万世”四个大字再次闪了出来。
顾啸会认可他如今所做的嘛?
他想了想。
旋即亦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一定会认可!
见状,刘庄脸上笑容更甚。
他突然便抓住了顾康的胳膊,将其拉到了自己身旁,眼神之中精光闪烁,面对两岸江山朗声道:
“好!”
“既如此,那便就由你我君臣二人携手,共创前所未有之功绩,奠我大汉万世之基!”
“先帝昔年未能带忠武侯一同前往泰山封禅,乃是先帝一生之大憾。”
“朕不想有这种遗憾。”
“济世!待到那时那刻,朕还望能圆了先帝的大憾。”
顾康完全没料到刘庄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极为罕见的没有控制住情绪,露出了意外之色。
看着眼前那意气风发的帝王,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才默默的点了点头:
“臣,领命!”
......
经过此事后,刘庄似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再次回到洛阳后,他愈发勤政。
他仍是保持着事必躬亲,样样以身作则。
节俭之风并没有因为治水结束而停下,反倒是愈发盛行。
他将那些那些良田赐给了难民,并严令禁止地方豪强夺地,大力鼓励农桑。
同时,刘庄还常于太学正座讲学。
虽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但此时之天下相比于往年之天下,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确实于经学上面确实有着惊人的造诣。
任凭太学学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提问,每一个都给出了准确的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
这件事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到了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汉天下。
天下无数人纷纷赶来洛阳。
都想要听一听这个圣明之君的学问。
“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句话或许就是此时此刻最好的形容。
大汉,真的不同了。
天下百姓都开始逐渐追求起了生存以外的东西。
而从始至终,顾康一直都在跟随着刘庄。
听着刘庄解答学子们的问题,汲取着其中各种各样的知识,每每就会陷入深思之中。
随后,顾康竟然有了打算著书的想法。
虽然才刚刚开始。
但这却也让顾易无比的震动。
难不成....顾康可以搞出来一套不同的学派?
虽然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顾易无法完全确定未来的走向。
但若真是如此。
对于整个顾氏而言却亦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如今的顾康真的打造出了一个辉煌的盛世。
无论是从身份,亦或是能力。
他都已经有了这种资格。
若历史当真还会如同原本的那般发展,倘若顾康真的著成,那对后世的顾氏子弟而言,便有了另一种的保障。
毕竟当今的盛世可摆在这儿呢!
想到这儿,顾易一下子就更加期待了起来。
.......
整个大汉在这种氛围之中愈发强盛。
似乎真的是天意一般。
次年,大汉竟真的没有发生什么特大灾害。
所有人都知道刘庄接下来的打算,定会出兵西域,实现他的宏图霸业。
但如今却根本无人敢阻。
随着治水的成功,刘庄如今的声望可谓是彻底达到了顶峰,天下百姓无不称之为“圣”。
这种声望的皇帝就已然注定了不会再有任何的阻碍。
不仅仅是整个大汉。
甚至是西域、北匈奴都在准备迎接大汉的兵马。
但....刘庄的暴病瞬间便让这一切都停了下来。
甭说是大汉群臣,就连顾易在知道这件事后都惊了。
“不应该啊……”顾易喃喃自语道,“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刘庄至少还有几年的寿命。”
“难不成是因为顾氏的影响力太大,所以才会造成如此之大的改变嘛?”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顾氏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汉的历史。
无论是治天下所消耗的精力也好,亦或是要承受的压力也罢。
实在是有太多种可能,让刘庄会发生这种状况。
南宫。
气氛凝重而压抑。
在向众臣宣读完了自己的遗召后,刘庄只留下了顾康一人。
此时的他,面色惨白如纸,形容枯槁,连起身的力气都已消逝殆尽。
往昔的意气风发、雄姿英发早已荡然无存,全然没了曾经那个圣明君主的模样。
他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双眼直勾勾地凝视着顾康,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无尽的担忧。
“朕……曾时刻担忧无法完成心中的宏图伟业……”刘庄的声音微弱而沙哑,气息奄奄。
顾康见状,赶忙快步上前几步,才勉强听清他的话语。
就在顾康刚刚走向前的瞬间,刘庄像是回光返照一般,原本黯淡的双眼猛地爆发出一阵精光。
他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伸出双手,死死地抓住顾康的胳膊。
整个人的瞳孔急剧收缩,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力量与期望都注入到顾康身上。
“济世!!!”
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替朕,看好这个天下!”
此刻,他的声音因激动和虚弱变得格外沙哑,双眼之中布满了血丝,面容显得有些骇人。
他真的害怕了。
害怕如今大汉的盛世会因为自己离去而崩坏。
顾康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已然要走到生命尽头的皇帝,眼眶之中亦有泪水翻涌。
他格外庄重的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辅佐太子,完成陛下心中伟业!”
话音刚落。
一瞬间,刘庄那抓着顾康胳膊的手直接便松了开来。
而他整个人在这一瞬间仿佛是失去了所有力气,双手无力的垂落了下来。
整个人的呼吸愈发急促,直至...彻底停了下来。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日;
——刘庄于洛阳东宫前殿崩世。
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即可。”
太子刘炟继位。
—————————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四海晏清,黎庶熙怡。
帝怀廓宇宏略,欲奠万世不拔之基。
讵料天不遂人愿,帝忽染沉疴,疾笃,崩于东宫前殿。
讣闻之下,朝野震怛,苍生泣血,山河同悲。
帝志未竟,实乃社稷之殇。然其在位时,仁风广被,文治昭宣,德泽长垂,永载汗青。”
———《后汉书.孝明帝纪》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5203/419288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
刘庄这种骨子里满是对宏图伟业的执着追求的皇帝,根本就不会放弃任何的机会。
当与顾康书信沟通了一番后。
他便当机立断,直接定下了重启西域都护府之事,并敕封顾晟为西域都护。
甚至为了最大可能的扩大此事能带来的利益。
他相继颁布诏书,敕令天下百官务必厉行节俭,大力倡导薄葬之风。
并且以身作则,将整个皇宫的花销降至了最低。
倾尽全力,把整个大汉的人力、物力、财力,毫无保留地集中投入到当下至关重要的治水工程与西域事务之中。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
就在历经了整整一年的披荆斩棘后。
——于永平十二年,夏。
治水之事终于完成。
当最后一铲土被掘开,黄河之水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着涌入新河道。
所有人都在紧紧盯着这一幕。
直到各处相继送来并未决堤的消息后。
那一声声的欢呼声仿若滚滚惊雷一般,响彻了整个大汉天下。
举国大震!
近百年的灾害,终于于这一日停了下来。
顾康伫立在河边,望着眼前滔滔不绝的河水,眼眶同样有些泛红。
内心的激动如翻涌的波涛,有些难以抑制,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真的成功了。
虽然他至今已经有了很多的成就。
但对于顾康而言,这件事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他让画师画了两幅画。
或许是因为少时受到了顾易的影响。
顾康也是习惯于将一些个很有意义的东西存放起来。
此时此刻,显然最为合适。
他将一幅画送回了河北,而另一幅画送去了洛阳。
对于这事顾易自然是大喜过望。
若是真的每一代人都养成了这种的习惯。
待到将来,他都难以想象自己的家中到底会有多少的国宝。
虽然这些东西不见得能保存下来。
但只要数量够多,那便足矣!
而且这种东西哪怕就算是残了,它自身的意义却也足矣让它有着十足的价值。
当此事送回朝堂时,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原本的历史中一般。
满朝震动!
刘庄大喜过望。
他早就在盼着这一天已经不知道有多久了。
这还是他自登基之后第一次喝的酩酊大醉,并且还决定要巡游一番,顺便检查此次治水的成果。
........
荥阳。
时隔一年的时间,君臣二人终于是再次相见。
顾康如今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他的皮肤被烈日晒得愈发黝黑了,整个人看上去疲惫却又充满力量。
完全不像是一个在朝中位高权重、显赫一时的官员,反倒像极了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普通农户。
当刘庄看到他时,不禁微微一怔,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与感动。
刘庄就是这种皇帝。
他就是喜欢顾康这种既有能力,又务实的官员。
毫无悬念,顾康直接被他提拔到了司徒的位置上,其余参与治水之人也是各有封赏。
虽然群臣对此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这一件事真的就这么发生了时,他们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司徒啊...
这可是三公。
两代人,皆有着如此功勋。
无论是顾啸亦或是顾康,这两人的功勋就根本不可能有让他们质疑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
那个多年未被关注到的顾氏第二子顾晟竟然也开始立功了。
当今天下人谁人不知道皇帝的志向?
以此可见,他将来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
显然,顾氏的兴旺显然已经是不可能再阻挡了。
这是天下所有人的看法。
顺江而下的官船上。
刘庄身着便服,站在甲板上。
微风拂面。
他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尽收眼底,一边默默地聆听着顾康为他详细解释治水工程背后的精妙玄机。
顾康从为何要采用这样的治理方案,到这种方案实施后带来的诸多好处;
再到如此修渠的深远意义;
以及可以灌溉的土地面积、预计能带来的粮食增产等等;
事无巨细,一一阐述。
虽然这件事顾康早已不止一次与刘庄说过这些。
但看书信以及亲眼所见,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相同的。
尤其是当他时不时便能看到两岸百姓朝着官船跪拜,齐声高呼着“圣人天恩”时,刘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
直至顾康完全说完,刘庄这才看向了他,感慨带:“济世辛苦。”
他的表情十分认真,看着如今这辉煌的成果,刘庄便能想象到完成此事到底会有多么困难。
“为陛下为天下百姓,臣之本责,何来辛苦?”
顾康淡淡一笑,仍是往常那般的谦逊,没有一点居功自傲的态度。
见状,刘庄摇了摇头。
他已经习惯顾康如此谦逊了。
虽然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提过,私下里两人无需如此,但顾康却始终都是这般。
他亦是无可奈何。
随后,两人便不约而同的聊起了政事。
对于刘庄而言。
如今他最想的自然就是出兵西域。
当下西域都护府已成,只要多派些兵,持续扩大大汉的影响力。
不需要多久,便能彻底的收回西域。
他甚至是立刻便想要发兵西域。
但顾康还是认真的与他说了如今天下的情况。
“陛下,如今我大汉国力虽未有太过损伤。”
“然此般规模的徭役,已经让百姓有了疲惫之心。”
仍旧如往常那般,顾康并未做什么所谓的死谏,只是点到为止,让刘庄自己去做选择。
但对于刘庄这种皇帝而言,这往往只会有一个选择。
“济世以为,何时才能出兵?”
刘庄丝毫没有纠结,直接询问顾康的意见。
“至少一年。”顾康神情严肃,认真地说道,“此番治水,臣开掘河渠时,特意考察了地形,使得两岸新增了许多良田。”
“陛下可以将这些田地与百姓耕种。”
“若无天灾,只需一年时间,届时我大汉国库定会丰盈,陛下大业也自可……”
“断不会有天灾!”未等顾康说完,刘庄突然格外铿锵有力地呵了一声,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我大汉绝不会有天灾!”
闻言,顾康不由得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或是因为顾康的影响。
刘庄对于什么所谓的鬼神之说也不再是如以往那般的相信。
不应该会说出这种话啊...
难不成是谁趁他不在洛阳时影响到了陛下?
顾康不由得便想到了这点。
但还未等他开口,刘庄的声音便再次响了起来。
“济世,朕前些时日梦到了先帝与母后。”
“在梦中朕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先帝仍是那般的高大伟岸,无所不能。”
“他与母后仍是那样的恩爱...”
“朕在梦中无忧无虑,一切的烦恼与困难,父皇与母后都会帮朕解决。”
“朕以为,这定是先帝与母后认可了朕如今的功业。”
“既如此我大汉又怎会有天灾?”
清风徐徐拂过,刘庄任由这微风吹动着他的衣襟与发丝,眼神之中满是坚定与豪迈。
这一刻,他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顾康沉默了一下,旋即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陛下说的不错,我大汉不会有天灾。”
“对!”
刘庄看着顾康,放声大笑,“朕觉着,忠武侯也定会认可济世与振羽。”
一瞬间,顾啸的样貌猛地便在顾康脑海之中闪了出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父亲。
顾康年纪越大越是觉着顾啸不凡。
他与顾晟如今的一切本事,都是从顾啸身上学来的。
无论是统兵、朝政、甚至是农耕与水利。
顾啸就真的仿佛是无所不能一般。
他想了想当初顾啸与他说过的一切,“顾氏万世”四个大字再次闪了出来。
顾啸会认可他如今所做的嘛?
他想了想。
旋即亦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一定会认可!
见状,刘庄脸上笑容更甚。
他突然便抓住了顾康的胳膊,将其拉到了自己身旁,眼神之中精光闪烁,面对两岸江山朗声道:
“好!”
“既如此,那便就由你我君臣二人携手,共创前所未有之功绩,奠我大汉万世之基!”
“先帝昔年未能带忠武侯一同前往泰山封禅,乃是先帝一生之大憾。”
“朕不想有这种遗憾。”
“济世!待到那时那刻,朕还望能圆了先帝的大憾。”
顾康完全没料到刘庄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极为罕见的没有控制住情绪,露出了意外之色。
看着眼前那意气风发的帝王,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才默默的点了点头:
“臣,领命!”
......
经过此事后,刘庄似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再次回到洛阳后,他愈发勤政。
他仍是保持着事必躬亲,样样以身作则。
节俭之风并没有因为治水结束而停下,反倒是愈发盛行。
他将那些那些良田赐给了难民,并严令禁止地方豪强夺地,大力鼓励农桑。
同时,刘庄还常于太学正座讲学。
虽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但此时之天下相比于往年之天下,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确实于经学上面确实有着惊人的造诣。
任凭太学学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提问,每一个都给出了准确的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
这件事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到了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汉天下。
天下无数人纷纷赶来洛阳。
都想要听一听这个圣明之君的学问。
“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句话或许就是此时此刻最好的形容。
大汉,真的不同了。
天下百姓都开始逐渐追求起了生存以外的东西。
而从始至终,顾康一直都在跟随着刘庄。
听着刘庄解答学子们的问题,汲取着其中各种各样的知识,每每就会陷入深思之中。
随后,顾康竟然有了打算著书的想法。
虽然才刚刚开始。
但这却也让顾易无比的震动。
难不成....顾康可以搞出来一套不同的学派?
虽然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顾易无法完全确定未来的走向。
但若真是如此。
对于整个顾氏而言却亦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如今的顾康真的打造出了一个辉煌的盛世。
无论是从身份,亦或是能力。
他都已经有了这种资格。
若历史当真还会如同原本的那般发展,倘若顾康真的著成,那对后世的顾氏子弟而言,便有了另一种的保障。
毕竟当今的盛世可摆在这儿呢!
想到这儿,顾易一下子就更加期待了起来。
.......
整个大汉在这种氛围之中愈发强盛。
似乎真的是天意一般。
次年,大汉竟真的没有发生什么特大灾害。
所有人都知道刘庄接下来的打算,定会出兵西域,实现他的宏图霸业。
但如今却根本无人敢阻。
随着治水的成功,刘庄如今的声望可谓是彻底达到了顶峰,天下百姓无不称之为“圣”。
这种声望的皇帝就已然注定了不会再有任何的阻碍。
不仅仅是整个大汉。
甚至是西域、北匈奴都在准备迎接大汉的兵马。
但....刘庄的暴病瞬间便让这一切都停了下来。
甭说是大汉群臣,就连顾易在知道这件事后都惊了。
“不应该啊……”顾易喃喃自语道,“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刘庄至少还有几年的寿命。”
“难不成是因为顾氏的影响力太大,所以才会造成如此之大的改变嘛?”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顾氏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汉的历史。
无论是治天下所消耗的精力也好,亦或是要承受的压力也罢。
实在是有太多种可能,让刘庄会发生这种状况。
南宫。
气氛凝重而压抑。
在向众臣宣读完了自己的遗召后,刘庄只留下了顾康一人。
此时的他,面色惨白如纸,形容枯槁,连起身的力气都已消逝殆尽。
往昔的意气风发、雄姿英发早已荡然无存,全然没了曾经那个圣明君主的模样。
他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双眼直勾勾地凝视着顾康,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无尽的担忧。
“朕……曾时刻担忧无法完成心中的宏图伟业……”刘庄的声音微弱而沙哑,气息奄奄。
顾康见状,赶忙快步上前几步,才勉强听清他的话语。
就在顾康刚刚走向前的瞬间,刘庄像是回光返照一般,原本黯淡的双眼猛地爆发出一阵精光。
他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伸出双手,死死地抓住顾康的胳膊。
整个人的瞳孔急剧收缩,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力量与期望都注入到顾康身上。
“济世!!!”
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替朕,看好这个天下!”
此刻,他的声音因激动和虚弱变得格外沙哑,双眼之中布满了血丝,面容显得有些骇人。
他真的害怕了。
害怕如今大汉的盛世会因为自己离去而崩坏。
顾康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已然要走到生命尽头的皇帝,眼眶之中亦有泪水翻涌。
他格外庄重的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辅佐太子,完成陛下心中伟业!”
话音刚落。
一瞬间,刘庄那抓着顾康胳膊的手直接便松了开来。
而他整个人在这一瞬间仿佛是失去了所有力气,双手无力的垂落了下来。
整个人的呼吸愈发急促,直至...彻底停了下来。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日;
——刘庄于洛阳东宫前殿崩世。
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即可。”
太子刘炟继位。
—————————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四海晏清,黎庶熙怡。
帝怀廓宇宏略,欲奠万世不拔之基。
讵料天不遂人愿,帝忽染沉疴,疾笃,崩于东宫前殿。
讣闻之下,朝野震怛,苍生泣血,山河同悲。
帝志未竟,实乃社稷之殇。然其在位时,仁风广被,文治昭宣,德泽长垂,永载汗青。”
———《后汉书.孝明帝纪》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5203/419288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