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开太平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1棋手

51棋手

    到民国了,我还没有详细的解释过时代背景地变化。

    我把这个时候的时代背景给大家解释一下。

    近代史的时代开端,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始,到这个时空的1902年,东北内战,外国干预,李鸿章为稳定局势和列强签订条约(天津条约),自山东青岛以南沿海地区全部开放,商贸自由。

    以这个时间段的背景来说,原来国内南方沿海地区,生活着的是什么人?掌握地方权力的是什么人?是传统的地主,有官方背景,互相勾结的大商人。

    他们是这些地区原来的统治者,而随着沿海地区全部开放,列强的商品随着沿海地区的开放,而开始向内地入侵。

    要知道,在一片土地上生存的顶级猎食统治者,对于风吹草动,食物的增长还是减少是非常敏感的。

    随着能量的流失,本地的顶级统治者,必须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调节能量消耗。

    随着环境的变化,本地的统治者,也必须要变化,火并,减员。

    通过降低数量,降低能量消耗,捕猎大型动物来度过危机,但情况随着时间不会好转,反而年景越来越差。

    死亡?还是进化?这不是问题,该死的死去,挣扎着活的人,才会残留在大地上。

    他们,先是考察环境,然后开始集资,再招揽人才,然后通过海路采购设备,然后形成产业

    本地人通过这些本地化的工业产业,去和海外列强入侵的商品争夺市场。

    以此来维持能量获取,加速进化升级。以保证自己在生态环境中的主导地位,顶级猎食者的生态位置。

    大家觉得这一个过程有多长时间?期间经历的时代浪潮是什么样的?

    这个世界的经济史上,一个大的经济周期,从生产过剩扩张周期到消费不足的收缩周期。

    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十几年二十年时间都正常,这是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周期。

    而一代技术的升级是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根据产业大小,投资多少不一样)

    本地士绅们,本土的强者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财富,培育人才,采购设备,投入生产。

    在一个市场和技术的时间周期中,他们是和国外的市场,技术,商品,一个水平线上的,甚至略占优势。

    但随着我们前文讲过的各种原因,比如说利率实在是太高了,影响企业的净盈利剩余情况,没有足够的钱进行下一代技术升级,应付市场下降周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唐山铁厂一样,利润从高到低。像汉阳铁厂一样,盈利再到最后的亏损。

    第二代技术却一直没能进行有效投资,自己培育出来。

    面对国外技术升级,商品竞争。

    那么这时候又是两种选择,要么从头集资,直接购买二代的商品生产设备。要么选择倒闭,让出市场。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量储备,那你很明显只能选择倒闭,退出市场。

    如果你选择第一条路,加大投资,选择跟进,那么在第三代技术到来的时候,你还要再次做选择,直到你被市场淘汰。

    如果你真的很厉害,你真的很逆天。

    你有足够的钱财,去投入技术的升级,那么就会进入到产业链的问题。

    你想要对技术升级,你就要投资你产业,你的上游产业,你的下游产业,光你自己升级不好使,比如,你是铁厂,设计的新一代高炉,钢炉到货了,煤矿,铁矿开采设备跟不上,让你的生产设备闲置。

    那好,你把产业上下游企业一起升级。

    原始的工业链可能很短。

    但是我们参考一下,现代的产业供应链,大家理解一下。

    我们吃的干面条。

    从制作面条的机器,生产面条机的产业链,小到螺丝,大到电机。再到面条的运输,运输车的汽车产业链。源头生产粮食,关于化肥使用的化学工业产业链,关于粮食种子的良种培育产业链。再到农业机器制造的产业链。

    直接说,这就是一个无底洞,你一个地区的能量不够,你去集结一个省的能量去做,然后一个能省的能量也不够,你必须要用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做。

    但这又回到了我们开始的时候,沿海地区为什么会开放?正是基于国家层面上的失败而导致的结果,大清都亡了,谁支持你?北方袁世凯?他手有这么长吗?

    所以这个链条,根本就走不通。只有失败,一个结果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中等着你,道路是无尽的,但你会走到自己的极限。

    走完一段,我说的这个行业产品,产业技术升级的道路,和一个大的市场扩张和收缩运行周期,需要多久?

    一个大的市场扩张和收缩运行周期,需要根据外部的环境进行调查。

    一个行业,一代产品产业,技术升级的时间,需要根据行业对手的盈利情况、投资情况做分析。

    整个国际市场的经济周期大环境在1910年以后开始走出扩张周期,走向收缩。

    于是1914年一战正式开始打。一战打起来,这个就是部分国家在市场的下行大周期中武力封闭市场(英,法等国,武力保证国内和殖民地市场占有),导致的客观结果(德国殖民地少最先撑不住,所以由他发起)。

    而技术升级呢?随着市场在一战之后剧烈萎缩,没钱消费,随着一战国际市场繁荣混口饭吃的落后产能开始倒闭。

    日本进行了产业合并重组,技术升级。而国内却因资金不足,无法维持产业,也无力对产业进行升级,维持竞争力,被大量的击垮倒闭。

    比如大生纺纱厂。就是那个清末状元张謇建立的企业。

    所以说一直到一战结束后,市场经济周期开始进入收缩,中国南方沿海的现代工业企业开始一**规模消亡,这里的消亡是指和海外列强有竞争关系和冲突的企业。

    随着和列强有竞争关系和冲突的企业陆续消亡,退出市场,南方沿海的市场中,开始充斥日本和列强的商品,南方列强买办的势力,开始正式压倒本工商业势力,走上了政治前台,蒋委员长的崛起由此而始,传统本土顶级猎食者开始让出生态位。

    想发展工商业,必须要有三大要素,要有资金,要有技术,人员,还要有物质,设备。

    作为南方开放的整个沿海地区江苏,浙江,广州,还可以勉强凑齐三要素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德国和英法日政策不同,不是贸易政策,是殖民政策,后期被日本击败,日本又会直接掐死山东的工业尝试可能,因为英法距离远,有本地化设厂生产的欲望,或者直接卖现成的设备,也不怕你的竞争,人家的工业是国际市场上卷出来的,你愿意高价买人家落后的淘汰产业设备,人家正面赚一笔,再反手去市场上把你挤垮,双赢,赢两次。日本太近,太弱,不给机会,严防死守,纯粹是倾销策略,没有本地工业化尝试的空间。

    而远离海洋没有足够运输通道的内地。

    比如山西,蒙古大西北,西安平原,四川平原。他们就算有钱,因为地理交通的闭塞。他们的人才、技术也不足,就是有了人才、技术的储备,他们向海外采购的设备也无法运达,整个工业化根本就无从说起。

    (原来时空,山西是沿海本地工业,产业势力都消亡一轮后,铁路修进去,本地保护立起来,才开始尝试内地工业化,结果被日本打进来,消灭掉了。)

    所以这些内陆地区,就还活在原来的封建农业帝国倒塌后的封建农业残存时代。

    这些封建时代的残余们进行着旧时代的争斗,笑看城头大王旗的变换,但根本没什么意义,他们只是草头王。

    随着无论那边的工业化势力更加强大,他们就随着风向倒向何方,选不对方向,站错队的只有被碾碎,死路一条而已。

    而沿长江的湖广,则是开放的晚,秩序已然确立,直接被沿海崛起的买办势力干翻了。

    此时空,这时代背景下,在尝试工业化的分为几个势力。

    一个就是南方势力,看起来他们是工业化势力,但实际上台面上的只是傀儡,本地商品经销商,背后是海外列强。

    第二个个就是北方的袁世凯,正在工业化尝试的路上。他们占据山东、河南、河北部分,正在向山西修铁路,未来山西,也会融入他们的势力集团。

    第三方势力就是,张克东北集团。但是随着商业竞争,关系的恶化,东北的技术能力也弱,平时对外的贸易,和海外也就是进口一些设备,出口一些粮食。和关内的袁世凯工业集团,互相设有关税,没有的工业门类,大家互通有无,但如果是面临竞争的工业门类,基本上也就是各自搞各自的工业,各自维护各自的市场。

    东北可以苟住发育,但地理决定了,它被封锁,被日俄有意无意,被袁世凯集团有意无意的封锁。

    势力小,只能表达为中国工业化尝试的后备军,袁世凯民国政权不灭,不可能出头。

    大家都懂,所以也合作,也防备,关内压着关外。

    而其他地方,比如说四川盆地内的军阀混战,西北地区的捉对厮杀,长安平原的土匪互殴,根本就上不了台面,他们的统称就是草头王。

    他们也在棋盘上,但注定的是棋子,棋手的位置,他们根本就够不上,没有哪个潜力。

    时代背景下,这个时空民国内地的铁路修建规划变得非常的奇葩。

    比如说在列强日本参与的铁路建设,日本的铁轨,列强合资,从汉口开始向北修,从汉口向到南阳,然后就停了,不去连接郑州。

    北洋袁世凯政府花钱找外国的桥梁工程师,想修黄河铁路桥,然后一直修,一直出事故,就是修不明白,换了几拨人都不行。

    慢慢的眼看要好,居然又出了几次爆炸事故。回过味来以后,这事儿也就扔那儿了。

    转而扭头去修往山西去的铁路。

    东线从南京开始向北修的铁路,没有去往济南,而是在中原大地上绕个弯去了连云港,修完后,又开始连云港到枣庄到南阳的铁路建设,南北这铁路倒是修的飞快,但南北铁路根本连都不连。

    北方铁路背后是北洋铁路局,是石家庄钢铁厂、唐山钢铁厂。

    而南方的铁路线背后,是列强和日本加本地势力。

    就看着这南北互不通畅的铁路,稍微有点儿明白的人都知道,将来必有一战。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5224/419075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