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决意
大家一定要记住,农业部门是所有工业门类的上游,吃饭是老百姓的天。
随着山东半岛山,战线僵持,北洋袁世凯政府开始财政困难,辖地内开始粮价上涨,前线的军饷和后面工人吃饭,都开始出问题,是有人囤积居奇?还是自然现象,谁说的清?要知道百分之一的人吃不饱饭,粮价就敢上天,翻倍的往上涨。
在舆论上,政治上,地主贵族,开始压倒新兴工业集团。
袁世凯怎么调和?前面说了输掉的结果,一时收住场子,后面也会有大的政潮,后续余波,局势怎么发展?他可以控制局面吗?想拿着军队拉拉偏架,军队看谁的命令?在混乱局势中,不看谁给的钱多吗?
现在的局势就混乱了,那袁世凯就只能随风倒,他随风倒,新兴工业集团算什么?咽下这口气?输掉了这仗,就输掉了市场,本来日本就渗透广大南方地域和沿海,输出工业品,又有本国市场,再拿到德国的份额,山东1000多万人口规模收入囊中,一增一减,将来迟早彻底压倒袁世凯的北洋工业集团。
直说了把,知道有差距,但现在是差距最小的时候,赢不了也就没下次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什么卧薪尝胆?尝个百十年后再来?这辈子还有机会吗?
说这些废话的人,纯粹骗骗哥们的。
这仗就是北洋的气运之战,输了,人心一散,就是下坡路,人心思变了。
人心思变,还能变到谁身上去?不顶事的地主老财?让这些自负良才,留过洋,读过书,开过眼界,认为是国家第一流人才的北洋工业集团高层怎么想?我们是工业管理,技术人才,靠的是本事,在哪里吃不上饭?吃你们地主的施舍吗?吃了那就挺不起腰了。
都电话时代了,打电报,不行找人坐火车送信,一天就能到关外,什么时候关内关外的消息,情况,人员往来断开过?
袁世凯“病了”主持不了局面了,下面自然就乱了,投靠地主传统保守势力抱团的,中立观风向的,有野心牟利上蹿下跳的,各种倾向的势力开始抱团,自然也有看张克龙凤之表,表示愿意投靠的。
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早就一直在关注关内北洋集团和日本战况的东北张克集团,立刻发兵两路,一路走通辽,大同,绕道山西京张铁路去北京。一路走山海关,天津,入关。
这是一个囚徒困境的谋略。
如果真的有立场强硬的人,就是不希望张克入关,如果他真的有能量,派军队进行防御。那么,另一个方向会不会被张克入关成功?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万一站队错误了,下场可是很不妙的。
有这个能量去做出这个选择的人不多,绝对都是身处高位的人,身处高位的人去冒这个险,在这个情况背景下,这个成功的概率,真的值得吗?
两路军队8万多人,关卡留人防御,保存后路不说。沿途收编军队,既然放张克进关了,那自然就是已经选择站队了,既然已经站队了,上面给部队发钱,士兵凭什么不拿?当兵的拿钱,东北集团又强势,必然听令。
军官就无法完全控制军队,毕竟军队长官控制军队也是要发钱的。
如果拦了,难道你还有二心?既然要表忠心,那自然张克就可以对军队进行控制。
关内有东北的粮食支援局面自然就会稳定下来。
但是东北帮北洋的忙,直接接着和日本打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东北和北洋加在一块儿,现在也不可能打得过日本。
东北集团控制区现在基本上1500万人口,毕竟不缺粮食,每年大量的进口工业设备,教育等各项系统,都舍得花钱300万的标准工业人口。非农人口比例20%。
也就是说,以东北的粮食产量,每年除了非农人口消耗,支付工资,乱七八糟的,最起码还能出口个七八百万人一年的的粮食需求。
北洋现在全部势力范围,山西加上关中平原,整个河南,河北,去掉山东半岛的部分人口也不过是1亿人上下。
按照传统的农业供给比例也就出产10%的能量剩余养活1000万人口左右。
张克入关,自然而然就知道局面会有多稳定了。巨量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进入关内市场有什么稳定不下来的?什么样的投机商能把如此巨量,而且源源不断的粮食全部囤积起来,抬高粮价?
北洋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现在经营不良,要引入外来的大股东。
大家看看张克这个打算入股的新股东有多大,他可是带着东北1500万人来入股的,东北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知道有多富裕。一个集团如果有了富有,有见识,又有能力的投资人来入伙,要带着大家伙的把公司搞好,那是不是皆大欢喜?除了原来掌权的。
但那又有什么说的?老董事长已经决心要退了。作为北洋最大的控制人,袁世凯他既然控制不了局面“病了”,那退位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
只等张克顺利的接过权利,他就自然而然的可以退了。
当然,作为传统地主贵族势力是不太情愿的。
但就像前面说过的,传统地主阶级这个概念实在是太笼统了,分散的实在是太广泛了,完完全全的一盘散沙。
如果是想所有人一起收紧粮食供应,把粮价提起来,这样的集体行动,既融入了集体,最后还能趁机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那么这样的行动还能勉强玩得转,但如果要是结成党派去对抗一个强人,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除非张克冒大不韪,去侵犯所有人的利益,这时候冒出一个头脸人物来举起反旗。
没有逼到份儿上,张克带着8万军队入关,谁愿意去出这个头?
如果你要做事,你要一股气势。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如此,才能压倒所有人。
当然也是看时代、看背景、看情况的。
张克进京也没有纠结多长时间,因为有的事情,有的政策根本就没法儿纠结,想好了,就是快到斩乱麻,要不然所有的人都求到你跟前,到时又有何益?
在尽快,尽可能的对军队进行拉拢收编之后,直接宣布在河北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说到近代史上的土地改革,大家一定要知道,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这两个数字概念。
二五减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工业化尝试之后,就像我在前文里说的一样,农业是所有工业的上游,大家发现国内的工业厂子经营困难,没有办法和国外的产品进行竞争。
那怎么样可以提高竞争力?必须要降低成本。
中国的人力成本那就不用说了,其他的成本,那也是各有不同,这里就不细细的说了。
还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市场,小农破产,流民遍地,为了农人可以过的好一点。
于是有些人形成共识,得出了这个二五减租方案。
意思就是你作为一个拥户,地主,不能从你手里拿走超过25%的佃租。
要知道,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个拥户向地主交租可能都在40%。也就是有这个40%的水平线作参考,张克在关外一开始才敢实行,收取50%的田税标准。
因为关外,毕竟张克进行了前期的开荒补助,而且关外土地肥沃,数量充足,不怕人吃不饱饭。
这个减租政策没有能够实现,失败了。
原因很简单,你有几个师?凭什么让地主老爷们把原来应该塞进自己腰包里的钱,粮食,白白的送给拥户们?
一些政策的提出者是希望拥户们有粮食以后,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一方面这些粮食可以流向市场,降低市场上的粮价。市场上的粮价降下来。工人们吃饭自然就便宜了,工业的成本也会下降。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靠分田分地的政策。才拿下了江山。
逃到台湾的那些人,怕底层的民众揭竿而起,把他们掀翻在地,喜迎王师。所以在台湾实行了375减租。意思就是按田地收税,一块田地政府要按照面积收缴。37.5%的田税。
一个拥户自己最低消耗多少土地产出?如果地主又要缴纳37.5%的税,他在将田地出租给拥户,拥户还要拿走很多粮食。
那么这笔账是无论怎么算,都挣不到多少钱,田价会变得便宜。
然后政府收购田地卖给无地农民,大家都有田种,你田出租价格高,谁去租你的田?
能实行这样的政策,自然是有一定的背景的,毕竟台湾当局是有一定的财富储备,外国援助。
而且日本人离开留下了很多公田。
所以台湾当局才可以有足够的财政和空间来负担这个政策的实行,和人口数量,田地数目都有关系。人少,田地充足,还有钱。
所以只能有一个结果,就是自己种地,自己来交这37.5%的田税。地主自己一个人能种多少田地?自己种不过来的田地,自然就要想办法卖掉。然后卖掉的这一部分田分又会流向一部分农民。
通过政府的财政,先把这些地卖给农民,然后再慢慢的让农民还钱。
以此来达到分田分地的政策目的。
我没详细研究,只知道大概,有错误正常,但意思能差到哪里去?
张克实行的政策和这个375减租的政策内容要达到一样的效果,但张克没足够的钱和田。
要根据田地面积直接收田税。
任何人拥有田产,就需要按照田地面积向政府直接交税,交重税。
必须让地主把地租出去,再收租交税这样的模式,变得不划算,变得无法负担。
逼迫地主们把田地卖出去,不自己卖出去就政府强征。
基层派人主持,把地分给穷人种,每年给政府交税就好了,田和地主就没关系了,政府主持公道,但穷人哪里有钱?地便宜了,也买不起啊!
如此庞大数量的土地,就算是东北财政也负担不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真的拿东北的财政去填如此大的财政窟窿,那将来又要拿什么钱?去发展工业呢?
拿着钱去喂饱这些地主们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用来买地主们田产的这笔钱,作为田税计算,按田地出产上缴的粮食数量,上交到中央政府手中。
中央政府拿这笔钱去开设工厂,然后从政府的工厂里面算股份。
也就是说,直接拿着未来的厂子的股份,去换地主现在手里的田。
完完全全就是空手套白狼。用一些个不存在的,未来的白条,就要把地拿走?
要实行这样的政策,那自然是要打内战的。
避免内战的可能性,想都不要想,这是社会革命。
地主是不会束手就擒,放弃他们的财富和赖以生存,世世辈辈钱生钱的生意模式的。
你不仅拿走了他们大量投资的财富本身,还要拿走他们的谋生方式。
都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张克这样的土改政策,简直是彻彻底底不共戴天的仇恨。
但是张克没有办法,张克必须赢,必须要带着国家赢,必须要为国家的未来,去努力的拼搏那一丝希望。
想要和日本再决雌雄,尸山血海,那也是在所不惜。
张克还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的意志通过政令的发布,实行下去。
几百万,上千万人口将流血。从此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有数千万人将因为这个政策获得出路。
上千万流血的人,自然指的是富农地主们。
数千万人因这个政策得到出路的,自然指的是贫农。
有一半土地的中农,不会因为政策而站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
拉拢多数人去打击少数派。
地主乡绅作为传统的社会统治者。整个生态中的顶级猎食者,自然不是泥捏的。
但他们的总数量不会超过1000万人。再加上拉拢一些分不清楚情况的人,2000万人?
而张克携着整个东北1500万人的力量。工业集团的力量。数千万贫苦农民的支持。哪怕是打个天崩地裂,血流成河,但打到后面一定是一个碾压局。
但这个政策绝对会得罪人,得罪很多很多人。
实行了这个政策,就注定下半辈子不得安稳吧!从此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在背后说坏话,不知道有多少人明里说好话,背地里耍阴招。
此时的时代背景,提升社会生产力是核心,那么收租的,和高利贷从业者,不事生产就是社会赤裸裸的癌细胞。
中国的大义讲职务和责任。维护乡里,秩序和睦,乡绅地主,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时代变了,作为传统精英阶级,不能保卫乡槐,国家沦亡,肉食者未能远谋,不称职了,国家也就在大义的旗下,不能对他们的传统特权给于确认,而是要剥夺,请重新开始,种地或者做工。
很多说怪话的,都在放屁!
这事只能早做,不可不做。
前面多少时间?机会全浪费了!
不愿意醒来,沉迷自己的小日子中,积重难返,到了此时,大家无非一起吃苦,一起熬。
地主多点啥?国家到这地步,你不能出钱,出地,出特权?多少人,命都丢了,如草芥,谁的命金贵?不服打就对了,历史选对的人赢。
信就去做,输了,什么后果都认,别怕死怕的什么都做不了。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5224/419075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
随着山东半岛山,战线僵持,北洋袁世凯政府开始财政困难,辖地内开始粮价上涨,前线的军饷和后面工人吃饭,都开始出问题,是有人囤积居奇?还是自然现象,谁说的清?要知道百分之一的人吃不饱饭,粮价就敢上天,翻倍的往上涨。
在舆论上,政治上,地主贵族,开始压倒新兴工业集团。
袁世凯怎么调和?前面说了输掉的结果,一时收住场子,后面也会有大的政潮,后续余波,局势怎么发展?他可以控制局面吗?想拿着军队拉拉偏架,军队看谁的命令?在混乱局势中,不看谁给的钱多吗?
现在的局势就混乱了,那袁世凯就只能随风倒,他随风倒,新兴工业集团算什么?咽下这口气?输掉了这仗,就输掉了市场,本来日本就渗透广大南方地域和沿海,输出工业品,又有本国市场,再拿到德国的份额,山东1000多万人口规模收入囊中,一增一减,将来迟早彻底压倒袁世凯的北洋工业集团。
直说了把,知道有差距,但现在是差距最小的时候,赢不了也就没下次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什么卧薪尝胆?尝个百十年后再来?这辈子还有机会吗?
说这些废话的人,纯粹骗骗哥们的。
这仗就是北洋的气运之战,输了,人心一散,就是下坡路,人心思变了。
人心思变,还能变到谁身上去?不顶事的地主老财?让这些自负良才,留过洋,读过书,开过眼界,认为是国家第一流人才的北洋工业集团高层怎么想?我们是工业管理,技术人才,靠的是本事,在哪里吃不上饭?吃你们地主的施舍吗?吃了那就挺不起腰了。
都电话时代了,打电报,不行找人坐火车送信,一天就能到关外,什么时候关内关外的消息,情况,人员往来断开过?
袁世凯“病了”主持不了局面了,下面自然就乱了,投靠地主传统保守势力抱团的,中立观风向的,有野心牟利上蹿下跳的,各种倾向的势力开始抱团,自然也有看张克龙凤之表,表示愿意投靠的。
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早就一直在关注关内北洋集团和日本战况的东北张克集团,立刻发兵两路,一路走通辽,大同,绕道山西京张铁路去北京。一路走山海关,天津,入关。
这是一个囚徒困境的谋略。
如果真的有立场强硬的人,就是不希望张克入关,如果他真的有能量,派军队进行防御。那么,另一个方向会不会被张克入关成功?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万一站队错误了,下场可是很不妙的。
有这个能量去做出这个选择的人不多,绝对都是身处高位的人,身处高位的人去冒这个险,在这个情况背景下,这个成功的概率,真的值得吗?
两路军队8万多人,关卡留人防御,保存后路不说。沿途收编军队,既然放张克进关了,那自然就是已经选择站队了,既然已经站队了,上面给部队发钱,士兵凭什么不拿?当兵的拿钱,东北集团又强势,必然听令。
军官就无法完全控制军队,毕竟军队长官控制军队也是要发钱的。
如果拦了,难道你还有二心?既然要表忠心,那自然张克就可以对军队进行控制。
关内有东北的粮食支援局面自然就会稳定下来。
但是东北帮北洋的忙,直接接着和日本打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东北和北洋加在一块儿,现在也不可能打得过日本。
东北集团控制区现在基本上1500万人口,毕竟不缺粮食,每年大量的进口工业设备,教育等各项系统,都舍得花钱300万的标准工业人口。非农人口比例20%。
也就是说,以东北的粮食产量,每年除了非农人口消耗,支付工资,乱七八糟的,最起码还能出口个七八百万人一年的的粮食需求。
北洋现在全部势力范围,山西加上关中平原,整个河南,河北,去掉山东半岛的部分人口也不过是1亿人上下。
按照传统的农业供给比例也就出产10%的能量剩余养活1000万人口左右。
张克入关,自然而然就知道局面会有多稳定了。巨量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进入关内市场有什么稳定不下来的?什么样的投机商能把如此巨量,而且源源不断的粮食全部囤积起来,抬高粮价?
北洋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现在经营不良,要引入外来的大股东。
大家看看张克这个打算入股的新股东有多大,他可是带着东北1500万人来入股的,东北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知道有多富裕。一个集团如果有了富有,有见识,又有能力的投资人来入伙,要带着大家伙的把公司搞好,那是不是皆大欢喜?除了原来掌权的。
但那又有什么说的?老董事长已经决心要退了。作为北洋最大的控制人,袁世凯他既然控制不了局面“病了”,那退位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
只等张克顺利的接过权利,他就自然而然的可以退了。
当然,作为传统地主贵族势力是不太情愿的。
但就像前面说过的,传统地主阶级这个概念实在是太笼统了,分散的实在是太广泛了,完完全全的一盘散沙。
如果是想所有人一起收紧粮食供应,把粮价提起来,这样的集体行动,既融入了集体,最后还能趁机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那么这样的行动还能勉强玩得转,但如果要是结成党派去对抗一个强人,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除非张克冒大不韪,去侵犯所有人的利益,这时候冒出一个头脸人物来举起反旗。
没有逼到份儿上,张克带着8万军队入关,谁愿意去出这个头?
如果你要做事,你要一股气势。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如此,才能压倒所有人。
当然也是看时代、看背景、看情况的。
张克进京也没有纠结多长时间,因为有的事情,有的政策根本就没法儿纠结,想好了,就是快到斩乱麻,要不然所有的人都求到你跟前,到时又有何益?
在尽快,尽可能的对军队进行拉拢收编之后,直接宣布在河北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说到近代史上的土地改革,大家一定要知道,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这两个数字概念。
二五减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工业化尝试之后,就像我在前文里说的一样,农业是所有工业的上游,大家发现国内的工业厂子经营困难,没有办法和国外的产品进行竞争。
那怎么样可以提高竞争力?必须要降低成本。
中国的人力成本那就不用说了,其他的成本,那也是各有不同,这里就不细细的说了。
还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市场,小农破产,流民遍地,为了农人可以过的好一点。
于是有些人形成共识,得出了这个二五减租方案。
意思就是你作为一个拥户,地主,不能从你手里拿走超过25%的佃租。
要知道,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个拥户向地主交租可能都在40%。也就是有这个40%的水平线作参考,张克在关外一开始才敢实行,收取50%的田税标准。
因为关外,毕竟张克进行了前期的开荒补助,而且关外土地肥沃,数量充足,不怕人吃不饱饭。
这个减租政策没有能够实现,失败了。
原因很简单,你有几个师?凭什么让地主老爷们把原来应该塞进自己腰包里的钱,粮食,白白的送给拥户们?
一些政策的提出者是希望拥户们有粮食以后,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一方面这些粮食可以流向市场,降低市场上的粮价。市场上的粮价降下来。工人们吃饭自然就便宜了,工业的成本也会下降。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靠分田分地的政策。才拿下了江山。
逃到台湾的那些人,怕底层的民众揭竿而起,把他们掀翻在地,喜迎王师。所以在台湾实行了375减租。意思就是按田地收税,一块田地政府要按照面积收缴。37.5%的田税。
一个拥户自己最低消耗多少土地产出?如果地主又要缴纳37.5%的税,他在将田地出租给拥户,拥户还要拿走很多粮食。
那么这笔账是无论怎么算,都挣不到多少钱,田价会变得便宜。
然后政府收购田地卖给无地农民,大家都有田种,你田出租价格高,谁去租你的田?
能实行这样的政策,自然是有一定的背景的,毕竟台湾当局是有一定的财富储备,外国援助。
而且日本人离开留下了很多公田。
所以台湾当局才可以有足够的财政和空间来负担这个政策的实行,和人口数量,田地数目都有关系。人少,田地充足,还有钱。
所以只能有一个结果,就是自己种地,自己来交这37.5%的田税。地主自己一个人能种多少田地?自己种不过来的田地,自然就要想办法卖掉。然后卖掉的这一部分田分又会流向一部分农民。
通过政府的财政,先把这些地卖给农民,然后再慢慢的让农民还钱。
以此来达到分田分地的政策目的。
我没详细研究,只知道大概,有错误正常,但意思能差到哪里去?
张克实行的政策和这个375减租的政策内容要达到一样的效果,但张克没足够的钱和田。
要根据田地面积直接收田税。
任何人拥有田产,就需要按照田地面积向政府直接交税,交重税。
必须让地主把地租出去,再收租交税这样的模式,变得不划算,变得无法负担。
逼迫地主们把田地卖出去,不自己卖出去就政府强征。
基层派人主持,把地分给穷人种,每年给政府交税就好了,田和地主就没关系了,政府主持公道,但穷人哪里有钱?地便宜了,也买不起啊!
如此庞大数量的土地,就算是东北财政也负担不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真的拿东北的财政去填如此大的财政窟窿,那将来又要拿什么钱?去发展工业呢?
拿着钱去喂饱这些地主们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用来买地主们田产的这笔钱,作为田税计算,按田地出产上缴的粮食数量,上交到中央政府手中。
中央政府拿这笔钱去开设工厂,然后从政府的工厂里面算股份。
也就是说,直接拿着未来的厂子的股份,去换地主现在手里的田。
完完全全就是空手套白狼。用一些个不存在的,未来的白条,就要把地拿走?
要实行这样的政策,那自然是要打内战的。
避免内战的可能性,想都不要想,这是社会革命。
地主是不会束手就擒,放弃他们的财富和赖以生存,世世辈辈钱生钱的生意模式的。
你不仅拿走了他们大量投资的财富本身,还要拿走他们的谋生方式。
都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张克这样的土改政策,简直是彻彻底底不共戴天的仇恨。
但是张克没有办法,张克必须赢,必须要带着国家赢,必须要为国家的未来,去努力的拼搏那一丝希望。
想要和日本再决雌雄,尸山血海,那也是在所不惜。
张克还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的意志通过政令的发布,实行下去。
几百万,上千万人口将流血。从此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有数千万人将因为这个政策获得出路。
上千万流血的人,自然指的是富农地主们。
数千万人因这个政策得到出路的,自然指的是贫农。
有一半土地的中农,不会因为政策而站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
拉拢多数人去打击少数派。
地主乡绅作为传统的社会统治者。整个生态中的顶级猎食者,自然不是泥捏的。
但他们的总数量不会超过1000万人。再加上拉拢一些分不清楚情况的人,2000万人?
而张克携着整个东北1500万人的力量。工业集团的力量。数千万贫苦农民的支持。哪怕是打个天崩地裂,血流成河,但打到后面一定是一个碾压局。
但这个政策绝对会得罪人,得罪很多很多人。
实行了这个政策,就注定下半辈子不得安稳吧!从此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在背后说坏话,不知道有多少人明里说好话,背地里耍阴招。
此时的时代背景,提升社会生产力是核心,那么收租的,和高利贷从业者,不事生产就是社会赤裸裸的癌细胞。
中国的大义讲职务和责任。维护乡里,秩序和睦,乡绅地主,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时代变了,作为传统精英阶级,不能保卫乡槐,国家沦亡,肉食者未能远谋,不称职了,国家也就在大义的旗下,不能对他们的传统特权给于确认,而是要剥夺,请重新开始,种地或者做工。
很多说怪话的,都在放屁!
这事只能早做,不可不做。
前面多少时间?机会全浪费了!
不愿意醒来,沉迷自己的小日子中,积重难返,到了此时,大家无非一起吃苦,一起熬。
地主多点啥?国家到这地步,你不能出钱,出地,出特权?多少人,命都丢了,如草芥,谁的命金贵?不服打就对了,历史选对的人赢。
信就去做,输了,什么后果都认,别怕死怕的什么都做不了。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105224/419075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