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开太平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691章 大旱不雨,飞蝗蔽天

第691章 大旱不雨,飞蝗蔽天

    明廷想速战速决,实在是当时国内农民军也处于爆发状态,崇祯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饷支持四处开战。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王国忠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官仓放粮。

    史称“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    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正月,李自成兵马到了洛阳城下,福王朱常洵慌神了,他派洛阳驻军守将王胤昌把守城池,    紧急征调附近的明军前来救援。

    极为吝啬的朱常洵竟还破天荒地设宴款待了援军,    希望他们保卫洛阳。

    但你就设个宴,又不肯出钱,    谁会用心卖力。

    几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朱常洵慌了,终于勉为其难拿出千金,招募敢死队。

    这里的千金就算是千两黄金,也就一万两银子。

    和福王两百万两巨款身家来比,真是不值一提。

    果然没多久,洛阳就被破攻。

    原来有官军刘见义在城外被抓而投降,刘见义投降之后,于二十八日到城门口喊话。

    这边有洛阳守将王绍禹的几百亲兵,原先都是刘见义部下,听刘见义喊话后,又想到王总兵平时不关心手下,克扣军饷,    打骂亲兵,    再想想福王舍不得出钱,只知道招募敢死队,    不给守城官兵银子,    凭什么替他卖命?

    官兵一合计,直接反了。

    他们先上北城杀死值守人员,绑缚参政王胤昌,再打开北门,农民军一涌而入,洛阳城破。

    打破洛阳之后,李自成得到福王价值两百万白银的财富和大批的粮食,他直接用粮食赈灾饥民,又聚集到大量的兵马。

    他一面让部下整顿训练新兵,一面亲率三万兵马,急攻开封。

    开封城坚厚五丈。农民军以洞车掩护士兵挖穴,不断向城内发炮,巡按高名衡倚城固守。周王恭枵就比较大方,直接拿出库金上百万两,招募壮士杀敌,并做米饭以饷军。

    开封副将陈永福背城而战,李仙风督将游击高谦驰救,    三战皆胜,李自成军遂退走密县。开封解严。

    另一边,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十五日,    官军追张献忠至开县。杨嗣昌自率军队到云阳,其余诸将至开县黄陵城。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迎战。刘士杰率军深入战阵,所向披靡。张献忠登高望见无秦人旗帜,而左良玉军无斗志。乃选壮士潜行于沟谷中,乘高大呼驰下。左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如虎子先捷皆战死,猛如虎突围出。

    打破这股明军后,二月,张献忠奇袭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

    二月二十八日,杨嗣昌为追击出川的张献忠而行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时,得知洛阳、襄阳相继失守及二王被杀的消息时,深感无颜面对皇帝,彻底崩溃。从此杨嗣昌饮食不进,走到荆州沙市徐家园时便卧床不起,一切事务交给监军万元吉处理,并通知家属来荆州见他最后一面。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沙市。关于他的死因,有记载他是自缢或服毒而死,但都是传闻之词,其实是因为洛阳、襄阳失守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稻草,使本已重病在身的杨嗣昌惊忧交加而死。

    进入崇祯十四年后,大明帝国风雨飘摇,焦头烂额,外有满清围攻锦州,内有农民军四处奔袭,明帝国,满清和农民军都在忙着,丁毅也没有闲下来。

    天下这么乱,这么好的机会,丁大人当然要大捞好处。

    进入崇祯十四年后,大明国内一团混乱,而东江镇和登莱地区,甚至包括青州,济南这几个府都是十分安祥,这让很多当地的大明官员都觉的有点不可思议。

    从朝廷的消息来看,眼下大明已经内忧外患,遍地烽火,但是山东这边却是百姓安居,粮食丰收,一片繁华景像。

    有些官员一觉醒过来,喝着甜甜的红薯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去年开始,山东巡抚刘元下令各地兴修水渠,深挖水井,组织养鸡养鸭,为今年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进入崇祯十四年,旱灾已经开始漫延,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已经有少数报告,但朝廷仍然没有重视,或者说,根本无力关注,也没心情关注。

    这时朝廷的重点,全大明的眼睛,都盯着松锦战场,和刚刚被杀死的两位王爷身上。

    民间大旱和这些事相比,在他们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过去半年,大量难民往山东以东涌进,都是奔着登州去的。

    好在丁毅提前准备,在莱州和青岛两地设粥场和港口,连绵不断的把难民送往济州和大员。

    所以登莱这边,一片安稳,简直和世外桃源一样。

    但两府各县,每天都有人把朝廷和大明内外的消息,到处张贴,通知百姓。

    在这样的宣传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外面非常混乱,而我们登莱一片平和。

    连往日对收税极为反感的士绅读书人们,也突然发现,原来在刘元和丁毅的治下,好像也不错。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丁毅估计着松锦大战已经快要开始,且一打就是一年多,他当即下令,准备兵马,称势捞点好处,同时捅满清的屁鼓。

    这次丁毅要借这个机会玩个大的,好好教训一下皇太极。

    自从当年北沟之战打赢后,他们双方的战线,西部就维持在北沟城,和永宁一线,东部丁毅没越过鹿岛,朝鲜那边保持在铁山,连义州也没占。

    而皇太极的兵力在西部是守着盖州,然后在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各堡都有少量守军,主力都是在辽阳,海州一线。

    从地图上看,满清是着重盖州,海州,辽阳一线防守,另在原明军各堡留守少量驻军。

    从北沟之战到现在过了五六年,丁毅除了打过义州,其余地方一动没动皇太极。

    这让整个辽东都成为双方的缓冲地带,更从没发生过战斗。

    丁毅这次打算动员两万兵马,从几个方向一起进攻,打下盖州,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所有辽东军堡,如果有机会,还要打耀州,海州,打进赫图阿拉,占有全部辽东。

    因为他知道松锦之战结束后,大明在山海关之外的地方除了宁远尽丧,皇太极占了一大块地方,他自然就要占皇太极一大块地方,继续保持给皇太极的压力,逼着他再去打大明。

    三月六日,丁毅召集诸将议事,决定了出兵方向和策略。

    西路军由丁毅自己指挥,率张经骑兵1营三千,马跃步兵1营三千,许必成步兵3营三千,12营向怀来两千,另带辅兵两千共计一万三千人,从北沟城往北,直取盖州。

    南路军由尚可喜指挥,率袁有才骑兵2营三千人,尚可喜本部三千,从登州抽来严雄三千人,另带辅兵两千,共一万一千人,从白云城往北,一路横扫辽东各堡,最后到海州,打下海州之后,这边看谁进度快,丁毅快就先过来和他集合,他要快就等于和丁毅的兵马把盖州包围起来。

    东路军由肖永秋指挥,领7营肖永秋三千人,8营毛信三千人,陈有时21营三千人,陈阳骑兵三千人,辅兵两千人,全军一万四千人,从铁山出发,先攻镇江,然后沿镇江往上,清扫清兵所有墩堡,直接出发赫图阿拉。

    这边一万四千人,人人带马,全部骑兵,连辅兵也配有战马。

    丁毅给他的任务是,打下赫图阿拉后,回军海州。

    这样盖州,耀州,海州这三个连在一起的,都会被明军打下来。

    当时有军将提议,为什么不打辽阳。

    丁毅说先留着,不能把皇太极逼太急。

    把皇太极逼急了,这货能和大明和谈,反过来打他。

    众将觉的有道理。

    此时动员近五万大军,三万多战马,是丁毅历史出动兵马最多一次,东路军人人配马,另两路军有一半兵有马。

    整个旅顺和都快速运转起来,调配粮草,准备火药,还要调动少量工匠和医士随行。

    一直忙到六月份,终于准备出发。

    但就在这时,山东突然暴发农民起义了。

    原来在四月份时,大明终于迎来最可怕的事情。

    四月时,鱼米之乡吴江一带,虽然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日数千万,这种情况一直到八月才好转,但当年秋收也无,百姓饿死无数。

    接着到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蝗虫起,

    山东等省连岁告灾,给事中左懋等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东昌,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因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激起中原地区的农民蜂拥而起。

    李青山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冲突,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迫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李青山在寿张集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起义后他不断完善军制,封东平秀才王邻臣为军师,技艺师艾双双为当家大元帅,根据地理位置分封十几路元帅,整顿军容,加强武训,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余人。

    

    http://www.jiankaitaiping.com/yt70042/311928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jiankaitaiping.com。剑开太平手机版阅读网址:www.jiankaitaiping.com